烮醶
烮醶是由漢字"烮"(讀音:liè,部首:火,筆畫數(shù):10)和漢字"醶"(讀音:yàn,liǎn,xiān,部首:酉,筆畫數(shù):2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烮醶可能表示:
- 烮(烮的基本解釋古同“烈”)和醶(醶的基本解釋[yàn]古同“釅”,醋)的組合意義
烮的信息
烮的部首: 火
烮的拼音: liè
烮的筆畫數(shù): 10
烮的繁體字: 烮
烮的筆順: 一ノフ丶丨丨丶ノノ丶
烮的解釋: 烮的基本解釋古同“烈”
烮的康熙字典解釋烈【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古文〕煭《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韻會》力蘗切,音列
《說文》火猛也
《玉篇》熱也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又《詩·鄭風》火烈具舉
《傳》烈,列也
《箋》列人持火具舉,言衆(zhòng)同心
又《爾雅·釋詁》烈,業(yè)也
《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
《傳》湯有功烈之祖,故稱焉
又《詩·小雅》烝衎烈祖
《箋》烈,美也
又《爾雅·釋詁》烈,光也
《詩·周頌》休有烈光
又《爾雅·釋訓》烈烈,威也
《詩·小雅》烈烈征師
《箋》烈烈,威武貌
又《詩·小雅》憂心烈烈
《箋》烈烈,憂貌
又《詩·小雅》南山烈烈
《傳》烈烈然至難也
《疏》値時寒甚,視南山則烈烈然,愴其至役之勞苦,而情以爲至難也
又《爾雅·釋詁》烈,餘也
《註》鄭之閒曰烈
《揚子·方言》晉衞之閒曰烈
又《詩·大雅·雲(yún)漢序》宣王承厲王之烈
《箋》烈,餘也
又《孟子》於今爲烈,如之何其受之
《註》於今爲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餽也
又《韻會》毒也
《前漢·公孫弘傳》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又《戰(zhàn)國策》聞弦者,音烈而高飛
《註》烈,猛也
又《揚子·方言》烈,暴也
《史記·酷吏傳》皆以酷烈爲聲
又《諡法》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遵業(yè)曰烈
又《集韻》忠烈也
《韻會》剛正曰烈
《史記·伯夷傳》烈士徇名
又《聶政傳》乃其亦烈女也
又《爾雅·釋草疏》本草,石蕓味甘
一名螫烈
又《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
詳火字註
又姓
《拾遺記》烈裔工畫
又與裂通
《前漢·王莽傳》軍人分烈莽身支節(jié)
又《唐韻正》古音例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傳》栗烈,寒氣也
又《大雅》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傳》貫之加于火曰烈
《楊戲楊季休贊》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tǒng)時選士,猛將之烈
《註》克,苦代反
◎按字彙引此云:葉力質切
非
朱子於詩七月生民烈字,俱云:葉力制反
唐韻正直以爲古音例
所引經傳子集甚詳,皆確有明據(jù),應從之
又與厲通
《詩·大雅》烈假不瑕
《釋文》烈,鄭作厲
力世反
又《禮·祭法》厲山氏之有天下也
《註》厲山氏炎帝也
起于厲山,或曰烈山氏
魯語作列山
左傳作烈山
《水經注》賜水西逕厲鄕南,水南有重山,卽烈山也
山下一穴,相傳神農所生處,故禮謂之烈山氏
《唐韻正》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衆(zhòng)竅爲虛
厲卽烈字
又音賴
見《詩·大雅·烈假註》鄭虔讀
又與冽通
《詩·小雅》有冽氿泉
《疏》七月云:二之日栗冽,是冽爲寒氣也
《說文》本作
列烈二字原從歺作
烮的說文解字解釋烈【卷十】【火部】火猛也
從火聲
良嶭切說文解字注(烈)火猛也
大雅曰
載燔載烈
傳曰
傅火曰燔
貫之加于火曰烈
商頌曰
如火烈烈
引伸爲光也、業(yè)也
又方言曰
餘也
按烈訓餘者、盛則必盡
盡則必有所餘也
又鄭風
火烈具舉
傳曰
烈、列也
此謂烈卽列之叚借字
列者、古迾字也
從火
列聲
良薛切
十五部
烮
醶的信息
醶的部首: 酉
醶的拼音: yàn,liǎn,xiān
醶的筆畫數(shù): 20
醶的繁體字: 醶
醶的筆順: 一丨フノフ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フ一ノ丶ノ丶
醶的解釋: 醶的基本解釋[yàn]古同“釅”,醋
[liǎn]〔~?〕醋味
[xiān]鹵味
醶的康熙字典解釋醶【酉集下】【酉部】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3畫《唐韻》《集韻》魚窆切,音驗
《說文》酢漿也
《博雅》醶,酢也
又《廣韻》初檻切《集韻》楚檻切,音?
又《廣韻》力減切,音臉
《集韻》盧咸切,音壈
義同
又《集韻》虛咸切,音?
鹵味
醶的說文解字解釋醶【卷十四】【酉部】酢也
從酉僉聲
魚窆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釅,非是
說文解字注(醶)酢漿也
漿酨醶三者同物
從酉
僉聲
魚窆切
七部
今俗作釅
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