熢褖
熢褖是由漢字"熢"(讀音:fēng,péng,部首:火,筆畫數(shù):14)和漢字"褖"(讀音:tuàn,部首:衤,筆畫數(shù):14)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熢褖可能表示:
- 熢(熢的基本解釋[fēng]古同“烽”,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和褖(褖的基本解釋古代一種邊緣有裝飾的禮服)的組合意義
熢的信息
熢的部首: 火
熢的拼音: fēng,péng
熢的筆畫數(shù): 14
熢的繁體字: 熢
熢的筆順: 丶ノノ丶ノフ丶一一一丨丶フ丶
熢的解釋: 熢的基本解釋[fēng]古同“烽”,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péng]〔~?(bó)〕煙郁結(jié)的樣子
褖的信息
褖的部首: 衤
褖的拼音: tuàn
褖的筆畫數(shù): 14
褖的繁體字: 褖
褖的筆順: 丶フ丨ノ丶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褖的解釋: 褖的基本解釋古代一種邊緣有裝飾的禮服
褖的釋意褖tuàn1.王后燕居或進御時所穿之服
2.飾有邊沿的衣服
為士的禮服或士妻等的命服
褖的康熙字典解釋褖【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吐玩切,音彖
《玉篇》后衣也
《釋名》褖衣,褖然黑色也
《詩·邶風(fēng)·綠衣箋》綠當(dāng)爲(wèi)褖,褖衣黑,以素紗爲(wèi)裏,今反以黃爲(wèi)裏,非其禮制也
《儀禮·士喪禮》褖衣
《註》黑衣裳赤緣之謂褖,褖之言緣也,所以表袍者也
《周記》作緣
又《禮·玉藻註》褖或作稅
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