獙的信息
獙的部首: 犭
獙的拼音: bì
獙的筆畫數(shù): 14
獙的繁體字: 獙
獙的筆順: ノフノ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
獙的解釋: 獙的基本解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怪獸,形狀似狐貍而有翅膀,聲音似大雁
獙的釋意獙bì1.見"獙獙"
獙的康熙字典解釋獙【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集韻》毗祭切,音敝
《山海經(jīng)》姑逢之山有獸焉,狀如狐而有翼,音如鴻鴈,名曰獙獙
《註》獙獙,狐屬也
獙的說文解字解釋獘【卷十】【犬部】頓仆也
從犬敝聲
《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斃,獘或從死
毗祭切說文解字注(獘)頓仆也
人部曰
仆者、頓也
謂前覆也
人前仆若頓首然
故曰頓仆
從犬
敝聲
毗祭切
十五部
春秋傳曰
與犬犬獘
僖四年左傳文
引此證從犬之意也
獘本因犬仆製字
叚借爲凡仆之偁
俗又引伸爲利弊字
遂改其字作弊
訓困也、惡也
此與改奬爲?正同
(斃)獘或從
經(jīng)書頓仆皆作此字
如左傳斃於車中、與一人俱斃是也
今左傳犬獘亦作犬斃
葢許時經(jīng)書斃多作獘
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