琀溰
琀溰是由漢字"琀"(讀音:hán,部首:王,筆畫數(shù):11)和漢字"溰"(讀音:ái,部首:氵,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琀溰可能表示:
- 琀(琀的基本解釋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和溰(溰的基本解釋1.〔~~〕(露水)濃,如“零露~~”)的組合意義
琀的信息
琀的部首: 王
琀的拼音: hán
琀的筆畫數(shù): 11
琀的繁體字: 琀
琀的筆順: 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丨フ一
琀的解釋: 琀的基本解釋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玉
琀的介紹〈名〉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琀,送死口中玉也
——《說文》玉貝曰琀
——《荀子·大略》字本作“含”含者何?口實(shí)也
——《公羊傳·文公五年》琀的康熙字典解釋琀【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韻會(huì)》《正韻》胡紺切,音憾
《說文》賵賻琀襚,皆贈(zèng)喪之物
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
《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
《晉書·皇甫謐傳》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義同
琀的說文解字解釋琀【卷一】【玉部】送死口中玉也
從玉從含,含亦聲
胡紺切說文解字注(琀)送死口中玉也
典瑞曰
大喪共飯玉、含玉
注
飯玉、碎玉以雜米也
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雜記曰
含者執(zhí)璧將命
則是璧形而小耳
穀梁傳曰
貝玉曰含
按琀、士用貝
見士喪禮
諸矦用璧
見雜記
天子用玉
從王含
含亦聲
胡紺切
古音在七部
經(jīng)傳多用含
或作唅
琀
溰的信息
溰的部首: 氵
溰的拼音: ái
溰的筆畫數(shù): 13
溰的繁體字: 溰
溰的筆順: 丶丶一丨フ丨一丨フ一丶ノ一
溰的解釋: 溰的基本解釋1.〔~~〕(露水)濃,如“零露~~”
2.古同“皚”,潔白的樣子
溰的釋意溰yí1.見"溰溰"
溰的康熙字典解釋溰【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廣韻》《集韻》《韻會(huì)》魚衣切,音沂
與凒同
《博雅》凒凒,霜雪也
或從白作皚,從水作溰
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