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搴
琳搴是由漢字"琳"(讀音:lín,部首:王,筆畫數(shù):12)和漢字"搴"(讀音:qiān,部首:手,筆畫數(shù):14)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琳搴可能表示:
- 琳(琳的基本解釋美玉)和搴(搴的基本解釋拔取:~旗)的組合意義
琳的信息
琳的部首: 王
琳的拼音: lín
琳的筆畫數(shù): 12
琳的繁體字: 琳
琳的筆順: 一一丨一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琳的解釋: 琳的基本解釋美玉
琳的介紹〈名〉(形聲
從玉,林聲
本義:美玉)同本義琳,美玉也
——《說文》琳,玉也
——《爾雅》琳珉昆吾
——《漢書·司馬相如傳》
注:“玉也
”厥貢惟救琳瑯玕
——《書·禹貢》
鄭注:“琳,美石也
”又如:琳珉(美玉名);琳華(仙界的花);琳札(珍貴的書札);琳珪(美玉);琳球(指美玉);琳與(美玉)青色玉
如:琳函(青碧色的玉制封套);琳宮梵宇(道觀;佛寺);琳宇(神仙的居所
后用為道觀的美稱)琳的釋意琳〈名〉(形聲
從玉,林聲
本義美玉)同本義琳,美玉也
--《說文》琳,玉也
--《爾雅》琳珉昆吾
--《漢書·司馬相如傳》
注玉也
”厥貢惟救琳瑯玕
--《書·禹貢》
鄭注琳,美石也
”又如琳珉(美玉名);琳華(仙界的花);琳札(珍貴的書札);琳珪(美玉);琳球(指美玉);琳與(美玉)青色玉琳瑯琳瑯滿目琳lín⒈美玉,青碧色的玉
⒉①美玉觸目見~瑯珠玉
〈喻〉優(yōu)美珍貴的東西~瑯滿目
②像聲詞
玉石碰擊聲
琳的康熙字典解釋琳【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古文〕玪《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林
《說文》美玉也
《廣韻》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瑯玕
《傳》球,琳,皆玉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琳珉昆吾
《師古註》琳,玉也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
又國名
《洞冥記》琴國去長安九千里,生玉葉李,色如碧玉
琳的說文解字解釋琳【卷一】【玉部】美玉也
從玉林聲
力尋切〖注〗玪,古文
說文解字注(琳)美玉也
高注淮南、王注楚辭、李孫郭注爾雅皆曰
琳、美玉名
某氏注尙書曰
琳、玉名
從王
林聲
力尋切
七部
琳的古漢語解釋琳lín<名>美玉;青碧色的玉
張衡《西京賦》:“珊瑚~碧
”【琳瑯】⒈美玉
⒉比喻優(yōu)美珍貴的東西,如“琳瑯滿目”
琳的謎語1.木偶皇后(打一漢字)2.南望枝頭李子落(打一漢字)琳
搴的信息
搴的部首: 手
搴的拼音: qiān
搴的筆畫數(shù): 14
搴的繁體字: 搴
搴的筆順: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ノ一一丨
搴的解釋: 搴的基本解釋拔取:~旗
搴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手,寒省聲
本義:拔取)同本義搴,取也
——《廣韻》搴旗四麾
——《后漢書·杜篤傳》斬將搴旗之士
——《史記·劉敬叔孫通傳》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dú)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搴大旗者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胡須);搴條(拔取樹枝)采摘搴芙蓉兮木末
——《楚辭·九歌·湘君》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擷(采摘);搴攬(摘取,采取)舉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hù)精神文明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通“褰”
撩起搴裳訪古
——盧照鄰《釋疾文》又如:搴涉(提衣涉水);搴裳(猶褰裳
提起衣裳);搴帷(撩起帷幕)搴的釋意搴〈動(dòng)〉(形聲
從手,寒省聲
本義拔取)同本義搴,取也
--《廣韻》搴旗四麾
--《后漢書·杜篤傳》斬將搴旗之士
--《史記·劉敬叔孫通傳》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dú)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春秋》搴大旗者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又如搴旗(拔取敵人軍旗);搴須(拔胡須);搴條(拔取樹枝)采摘搴芙蓉兮木末
--《楚辭·九歌·湘君》又如搴芳(采摘花草);搴取(采摘);搴采(采摘);搴擷(采摘);搴攬(摘取,采取)舉士大夫雖也搴著大旗擁護(hù)精神文明
--朱自清《航船搴qiān⒈取,拔取~落花
斬將~旗
⒉通"褰"
提起,撩起衣服
搴的康熙字典解釋搴【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集韻》《韻會(huì)》丘虔切,音愆
取也
一曰縮也,拔也
與攓同
《史記·河渠書》搴長茭兮沈美玉
《前漢·季布傳贊》身履軍搴旗者數(shù)矣
《註》謂勝敵拔取旗也
《楚辭·九歌》搴芙蓉兮木末
又姓
漢將搴揚(yáng)
又《正韻》苦堅(jiān)切,音牽
義同
又《唐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huì)》九件切,音蹇
同?
亦拔取也
俗作
又草名
《爾雅·釋草》搴柜朐
又《集韻》已仙切,音鸇
引取也
互見?攓二字註
搴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十二】【手部】拔取也
南楚語
從手寒聲
《楚詞》曰:“朝?批之木蘭
”九輦切〖注〗朝?阰之木蘭
說文解字注(?)拔取也
南楚語
莊子至樂篇
攓蓬而取之
司馬注曰
攓、拔也
方言曰
攓、取也
南楚曰攓
又曰
楚謂之?dāng)q
從手
聲
九輦切
十四部
?攓二通
又音騫
楚辭曰
朝?阰之木蘭
阰各本作批
今依韻會(huì)
與楚辭合
但說文無阰字耳
句見離騷
王逸曰
搴、取也
阰、山名
搴的古漢語解釋搴qiān①<動(dòng)>拔;拔取
屈原《湘君》:“采薜荔兮水中,~芙蓉兮木末
”②<動(dòng)>舉
《觀巴黎油畫記》:“~大旗者,挽炮車者,絡(luò)繹相屬
”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