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的信息
琵的部首: 比
琵的拼音: pí
琵的筆畫數(shù): 12
琵的繁體字: 琵
琵的筆順: 一一丨一一一丨一一フノフ
琵的解釋: 琵的基本解釋〔琵琶〕撥弦樂器
體半梨形,曲頸,四弦
戴假指甲彈奏
音域廣闊(能奏所有半音),音色獨特,技法豐富
常用于獨奏、合奏和伴奏
琵的釋意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
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
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
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琵琶骨琵琶行為君翻作《琵琶行》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pí[琵琶]有四根弦的彈撥樂器,下部橢圓形,上部有長柄,頭部彎曲
琵的康熙字典解釋琵【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
《說文》琵琶,樂器
馬上弦索
從珡,比,意兼聲
《廣韻》推手爲(wèi)琵,引手爲(wèi)琶,取其鼓時,以爲(wèi)之名
《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
或從手
《風(fēng)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
四絃象四時
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
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琵琶序云: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yuǎn),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
《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wèi)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又魚名
《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
《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
如云: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xì)撼鈴
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皆入聲也
琵的說文解字解釋琵【卷十二】【琴部】琵琶,樂器
從珡比聲
房脂切琵的謎語1.一王持一匕二王比拼(打一漢字)2.班前班后比團(tuán)結(jié)(打一字)3.上面一樣,下面一樣(打一字)4.玫瑰半天兩傾心(打一漢字)琵
匿的信息
匿的部首: 匚
匿的拼音: nì
匿的筆畫數(shù): 10
匿的繁體字: 匿
匿的筆順: 一一丨丨一ノ丨フ一フ
匿的解釋: 匿的基本解釋隱藏;不讓人知道:隱~
~名
~居深山
~影藏形
匿的介紹〈動〉(形聲
從匚(xǐ),若聲(上古讀音與匿聲相近)
“匚”表示有所藏
本義:隱藏,躲藏)同本義匿,亡也
——《說文》匿,藏也
——《廣雅》瑾瑜匿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
——《論語》
皇疏:“藏也
”引車避匿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
(藏在廁所里
溷,廁所
藩,籬、墻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又如:隱匿(隱藏;躲起來);藏匿(藏起來不讓人發(fā)現(xiàn));匿光(隱藏其光華
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內(nèi)心隱藏怨恨);匿意(隱藏真情);匿謀(隱藏其謀略)隱瞞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為烈名人質(zhì)作食
——《世說新語·文學(xué)》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
——《商君書·墾令》又如:匿戶(隱瞞不報的戶籍);匿心(隱瞞真實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實年齡告人);匿作(隱瞞姓名而勞作);匿訑(隱瞞欺詐);匿悃(隱瞞實情);匿情(隱瞞真情);匿善(隱瞞才能)〈形〉假借為“慝”
惡,壞常令不審,則百匿勝
——《管子·七法》故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
匿則大惑
——《荀子·天論》〈副〉暗暗地
如: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匿的釋意匿〈動〉(形聲
從匚,若聲(上古讀音與匿聲相近)
匚”表示有所藏
本義隱藏,躲藏)同本義匿,亡也
--《說文》匿,藏也
--《廣雅》瑾瑜匿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
--《論語》
皇疏藏也
”引車避匿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
(藏在廁所里
溷,廁所
藩,籬、墻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又如隱匿(隱藏;躲起來);藏匿(藏起來不讓人發(fā)現(xiàn));匿光(隱藏其光華
比喻才德不外露匿nì隱藏,躲避隱~
藏~
~名
~跡
匿tè1.邪惡
2.差錯,差誤
匿的康熙字典解釋匿【子集下】【匸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正韻》女力切《集韻》《韻會》昵力切,音?
《說文》亡也
從匸,若聲
《爾雅·釋詁》匿,微也
《註》微謂逃藏也
《廣韻》藏也,亡也,隱也
《史記·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
《曹參傳》見人有細(xì)過,專務(wù)揜匿覆蓋之
《灌夫傳》廼匿其家
《註》師古曰:匿,避也
又《玉篇》隂姦也
又《前漢·蘇武傳》賜武服匿
《註》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
朔而見月東方,曰側(cè)匿
匿的說文解字解釋匿【卷十二】【匸部】亡也
從匸若聲
讀如羊騶箠
女力切說文解字注(匿)亡也
廣韻曰
藏也
微也
亡也
陰姦也
從
若聲
此取雙聲爲(wèi)形聲也
讀若羊騶
此有譌奪
當(dāng)云讀若羊之
金部曰
者、羊耑鐵也
說詳金部
讀若至
至古音同質(zhì)
匿讀若、卽讀若質(zhì)也
古亦讀尼質(zhì)切
在十二部
不在一部也
今音乃女力切
匿的古漢語解釋匿nì<動>隱藏;躲藏
《登樓賦》:“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
”《五人墓碑記》:“中丞~于溷藩以免
”【匿瑕】喻掩蓋缺點或錯誤
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