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惐是由漢字"畏"(讀音:wèi,部首:田,筆畫數(shù):9)和漢字"惐"(讀音:yù,xù,部首:忄,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畏惐可能表示:
- 畏(畏的基本解釋1.怕:不~艱險(xiǎn))和惐(惐的基本解釋[yù]痛心)的組合意義
畏的信息
畏的部首: 田
畏的拼音: wèi
畏的筆畫數(shù): 9
畏的繁體字: 畏
畏的筆順: 丨フ一丨一一フノ丶
畏的解釋: 畏的基本解釋1.怕:不~艱險(xiǎn)
英勇無~
2.敬服:令人~服
后生可~
畏的介紹〈動〉(會意
據(jù)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
本義:害怕)同本義(對威勢、威嚴(yán)的害怕)畏,懼也
——《廣雅·釋詁二》畏,恐也
——《廣雅·釋詁四》不畏不怒
——《列子·黃帝》天明畏
——《書·皋陶謨》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記·魏公子列傳》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戰(zhàn)國策·齊策》然畏愬
——《資治通鑒·唐紀(jì)》憂讒畏譏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巍巍乎可畏
——明·劉基《賣柑者言》畏其唇吻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又如:畏威(畏懼權(quán)勢);畏威懷德(害怕他的威嚴(yán),懷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樣害怕);畏天知命(謂知天命,識時(shí)務(wù));畏死貪生(害怕死亡,貪戀生存);畏戒(畏懼戒惕);畏附(畏懼依附)敬;敬服心畏相公
——明·宗臣《報(bào)劉一丈書》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愛憐下民);畏天憫人(敬畏天命,憫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猶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欽(尊敬欽佩);畏愛(敬佩愛戴);畏羨(敬重羨慕)嚇唬
如:畏語(指恫嚇?biāo)说难哉Z)擔(dān)心畏有家人來灑掃
——唐·王建《寒食行》避開客子常畏人
——三國魏·曹丕《雜詩》憎惡;怨恨畏,惡也
——《廣雅》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賢能
——《史記·魏公子列傳》忌妒
如:畏后生死,古代指被兵器殺死人皆見曾點(diǎn)曰:“無乃畏邪?”——《呂氏春秋》〈名〉通“隈”
彎曲處夫角之中,恒當(dāng)弓之畏
——《考工記》罪畏,罪也
——《廣雅》〈形〉險(xiǎn)惡的畏路不堪論
——吳國倫《得元乘書》畏的釋意畏(會意
據(jù)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
本義害怕)同本義(對威勢、威嚴(yán)的害怕)畏,懼也
--《廣雅·釋詁二》畏,恐也
--《廣雅·釋詁四》不畏不怒
--《列子·黃帝》天明畏
--《書·皋陶謨》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記·魏公子列傳》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戰(zhàn)國策·齊策》然畏愬
--《資治通鑒·唐紀(jì)》憂讒畏譏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巍巍乎可畏
--明·劉基《賣柑者言》畏其唇吻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又如畏畏wèi⒈怕,恐懼~懼
不~強(qiáng)暴
民不~死
⒉敬服,敬佩~而愛之◇生可~
⒊〈古〉通"威"
威嚴(yán)
畏wēi1.通"威"
2.見"畏壘"
畏wěi1.見"畏隹"
畏的康熙字典解釋畏【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古文〕《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音尉
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
怯也
《易·震卦》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書·呂》永畏惟罰
《傳》當(dāng)長畏懼,惟爲(wèi)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
徐音威
○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
《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
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dāng)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杜子春云畏當(dāng)作威
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dāng)
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同嵔
嵔壘,山名
或省
畏的說文解字解釋畏【卷九】【甶部】惡也
從甶,虎省
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古文省
於胃切說文解字注(畏)惡也
從甶、虎省
虎上體省而兒不省
兒者、似人足而有爪也
於貴切
十五部
鬼頭而虎爪
可畏也
說會意
()古文省
下象爪形
畏的古漢語解釋畏wèi①<動>害怕;恐懼
《岳陽樓記》:“憂讒~譏,滿目蕭然
”②<動>敬服
《李愬雪夜入蔡州》:“人人自以為必死,然~愬,莫不敢違
”③<動>嚇唬;使害怕
《漢書·廣安惠王傳》:“前殺昭平,反來~我
”④<動>因害怕而自殺
《禮記·檀弓》:“死而不吊者三:~、厭、溺
”【畏日】烈日
【畏友】品格正直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