疐籝
疐籝是由漢字"疐"(讀音:dì,zhì,部首:疋,筆畫數(shù):14)和漢字"籝"(讀音:yíng,部首:竹,筆畫數(shù):22)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疐籝可能表示:
- 疐(疐的基本解釋[dì]古通“蒂”,爪果的蒂)和籝(籝的基本解釋1.箱籠(lǒng)一類的器具)的組合意義
疐的信息
疐的部首: 疋
疐的拼音: dì,zhì
疐的筆畫數(shù): 14
疐的繁體字: 疐
疐的筆順: 一丨丶フ丨フ一丨一フ丨一ノ丶
疐的解釋: 疐的基本解釋[dì]古通“蒂”,爪果的蒂
[zhì]古同“躓”:“狼跋其胡,載~其尾
”疐的介紹1.疐[zhì]疐[zhì]〈動(dòng)〉絆倒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詩·豳風(fēng)·狼跋》又如:跋前疐后(狼前進(jìn)時(shí)會(huì)踩著下巴底下垂著的肉,后退又會(huì)被尾巴絆倒,比喻進(jìn)退兩難)停滯;阻礙
如:疐跋(困難);疐便(難易)疐的康熙字典解釋疐【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陟利切《正韻》支義切,音至
頓也
《說文》礙不行也
人欲去而止之也
又頓也,跲也
《爾雅·釋言》疐,仆也
《詩·豳風(fēng)》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傳》疐,跲也
老狼有胡,進(jìn)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
《疏》退則跲其尾,謂卻頓而倒于尾上也
又《廣韻》都計(jì)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丁計(jì)切,與蔕同
《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
《疏》謂治棗李,皆去其疐
疐者,柢也
《禮·曲禮》爲(wèi)天子削瓜者
副之,巾以絺
爲(wèi)國君者華之,巾以綌,爲(wèi)大夫累之,士疐之
《疏》疐謂脫華處
疐的說文解字解釋疐【卷四】【叀部】礙不行也
從叀,引而止之也
叀者,如叀馬之鼻
從此與牽同意
陟利切說文解字注(疐)礙不行也
釋言云
疐、跲也
豳風(fēng)毛傳同
足部躓、跲也
跲、躓也
以大學(xué)懥亦作懫推之
則疐卽躓字
音義皆同
許不謂一字殊其義者、依字形爲(wèi)之說也
如許說則爾雅、毛傳假疐爲(wèi)躓
從叀
引而止之也
叀者、如叀馬之鼻
馬當(dāng)作牛
牛鼻有桊
所以叀牛也
叀之義引伸讀同?
?、綰也
有所牽掣之謂
楊雄酒箴曰
一旦叀礙
爲(wèi)瓽所轠
謂汲井之缾略有牽絆
爲(wèi)貯水大盆所擊碎也
字從叀者
如叀牛之鼻然
可使行亦可使止
故曰引而止之也
此說從叀之意
從冂、此與牽同意
冂各本無
今補(bǔ)
從冂者、象挽之使止
如牽字冂象牛縻可引之使行也
故曰此與牽同意
陟利切
古音在十一部
詩曰
載疐其尾
按足部引載躓其尾
必三家詩之異也
或同一毛詩而異字
如同一周禮故書、儀禮古文而或有異文
疐
籝的信息
籝的部首: 竹
籝的拼音: yíng
籝的筆畫數(shù): 22
籝的繁體字: 籝
籝的筆順: ノ一丶ノ一丶丶一フ丨フ一ノフ一一フノ一ノフ丶
籝的解釋: 籝的基本解釋1.箱籠(lǒng)一類的器具
2.放筷子的籠子(lóng·zi)
籝的介紹〈名〉箱籠一類的竹器葛幃敝籝
——清·張廷玉《明史》又如:籝笥(竹編的盛器
借指積蓄的錢財(cái));籝櫝(籝和櫝
泛指存放珍寶的器具);籝糧(裹糧
出行時(shí)身帶口糧);籝金(一籠箱的金子);籝齊橐負(fù)(攜帶箱籠背負(fù)囊袋
比喻送大量的禮物)籝的康熙字典解釋籝【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6畫《廣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音盈
籠也
《廣雅》籝,籠也
《玉篇》箸筩謂之籝
又《廣韻》亦作嬴
《集韻》或作
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