睔礿
睔礿是由漢字"睔"(讀音:gùn,部首:目,筆畫數(shù):13)和漢字"礿"(讀音:yuè,部首:礻,筆畫數(shù):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睔礿可能表示:
- 睔(睔的基本解釋眼睛圓大)和礿(礿的基本解釋祭名,中國夏商兩代在春天舉行,周代在夏天舉行)的組合意義
睔的信息
睔的部首: 目
睔的拼音: gùn
睔的筆畫數(shù): 13
睔的繁體字: 睔
睔的筆順: 丨フ一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丨
睔的解釋: 睔的基本解釋眼睛圓大
睔的康熙字典解釋睔【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集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目大也
《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又人名
《春秋傳》有鄭伯睔
又《廣韻》《集韻》《韻會(huì)》古困切,袞去聲
大目露睛也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
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論上聲
睔目貌
又《集韻》胡關(guān)切,音還
大目貌
同?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
義同
或作
睔的說文解字解釋睔【卷四】【目部】目大也
從目侖
《春秋傳》有鄭伯睔
古本切說文解字注(睔)目大也
從目
侖聲
古本切
十三部
春秋傳有鄭伯睔
見襄二年
三傳皆同
古今人表作鄭成公綸
顏曰工頑反
又有泠淪
服虔曰淪音鰥
皆音之轉(zhuǎn)也
睔
礿的信息
礿的部首: 礻
礿的拼音: yuè
礿的筆畫數(shù): 7
礿的繁體字: 礿
礿的筆順: 丶フ丨丶ノフ丶
礿的解釋: 礿的基本解釋祭名,中國夏商兩代在春天舉行,周代在夏天舉行
礿的釋意礿yuè1.古代宗廟時(shí)祭名
礿的康熙字典解釋礿【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3畫《唐韻》以灼切《集韻》《正韻》弋灼切《韻會(huì)》弋約切,音藥
亦作禴
祭名
《禮·王制》天子四時(shí)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
《疏》礿,薄也,春物未成,祭品鮮薄
○按礿禘嘗烝爲(wèi)四時(shí)之祭,乃三代通禮
鄭康成泥《天?!吩娂啊吨芄佟酚卸^、祠、烝、嘗語,遂指此爲(wèi)夏殷之禮
周則春曰祠,夏曰禴,不知《天保》詩作於武王時(shí),而禴、祠、烝、嘗實(shí)諸侯之禮
武王末受命,典禮未定,故止春禴、夏禘、秋嘗、冬烝,未遑追王上祀,至周公相成王而後定,不必執(zhí)彼疑此也
若《周官》所言,先儒多謂爲(wèi)周公未成之書,更不必泥耳
餘詳禘字註
又《集韻》弋笑切,音耀
義同
礿的說文解字解釋礿【卷一】【示部】夏祭也
從示勺聲
以灼切說文解字注(礿)夏祭也
周禮
以禴夏享先王
公羊傳曰
夏曰礿
注
始熟可汋
故曰礿
釋天曰
春祭曰祠
夏祭曰礿
秋祭曰嘗
冬祭曰蒸
孫炎曰
祠之言食
礿、新菜可汋
嘗、嘗新穀
蒸、進(jìn)品物也
汋與礿曡韻
汋卽說文?字
王制
春曰礿
夏曰禘
與周禮異
從示
勺聲
以灼切
古音在第二部
礿亦作禴
勺龠同部
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