硸擏
硸擏是由漢字"硸"(讀音:nüè,部首:石,筆畫數(shù):13)和漢字"擏"(讀音:qíng,jǐng,部首:扌,筆畫數(shù):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硸擏可能表示:
- 硸(硸的基本解釋1.〔~磭〕大唇貌)和擏(擏的基本解釋[qíng]1.古同“擎”,舉)的組合意義
硸的信息
硸的部首: 石
硸的拼音: nüè
硸的筆畫數(shù): 13
硸的繁體字: 硸
硸的筆順: 一ノ丨フ一丨フ丨一ノ一一丨
硸的解釋: 硸的基本解釋1.〔~磭〕大唇貌
2.石磨
擏的信息
擏的部首: 扌
擏的拼音: qíng,jǐng
擏的筆畫數(shù): 15
擏的繁體字: 擏
擏的筆順: 一丨一一丨丨ノフ丨フ一ノ一ノ丶
擏的解釋: 擏的基本解釋[qíng]1.古同“擎”,舉
2.古同“檠”,矯正弓的器具:“~不正,而可以正弓
”[jǐng]古同“儆”,戒,警戒
擏的康熙字典解釋擏【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集韻》渠京切,本作擎
又《正韻》與檠通
輔正弓弩器
《荀子·性惡篇》良弓不得排擏,則不能自正
又《集韻》《韻會》舉影切《正韻》居影切,音景
戒也
與儆通
亦與檠通
《揚子·法言》見弓之張兮,何謂也,曰:擏之而已
擏的說文解字解釋儆【卷八】【人部】戒也
從人敬聲
《春秋傳》曰:“儆宮
”居影切說文解字注(儆)戒也
與警音義同
孟子引書
洚水儆予
用儆字
左傳、國語亦用儆
毛詩
徒御不警
周禮
警戒羣吏
皆用警
鄭注周禮曰
警、勅戒之言也
韋注國語曰
儆、戒也
從人
敬聲
居影切
十一部
春秋傳曰儆宮
左傳襄公九年
令司宮巷伯儆宮
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