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的信息
既的部首: 旡
既的拼音: jì
既的筆畫數(shù): 9
既的繁體字: 既
既的筆順: フ一一フ丶一フノフ
既的解釋: 既的基本解釋1.已經(jīng):~成事實(shí)
~得利益
~往不咎
2.既然:~來之,則安之
~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3.完了;盡:食~
4.跟“且、又、也”等副詞呼應(yīng),表示兩種情況兼而有之:~高且大
~聰明又用功
~要有周密的計(jì)劃,也要有切實(shí)的措施
既的介紹〈動〉(會意
甲骨文字形,左邊是食器的形狀,右邊象一人吃罷而掉轉(zhuǎn)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
本義:吃罷,吃過)同本義既,小食也
——《說文》
羅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
許訓(xùn)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xié)矣
”君既食
——《禮記·玉藻》不拜既爵
——《義禮·鄉(xiāng)飲酒禮》食盡
指日全食或月全食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春秋·桓公三年》
杜預(yù)注:“既,盡也
”其合相當(dāng)如襲辟者,日既是也
——漢·王充《論衡》完畢;完了既而曰
——《公羊傳·宣公元年》
注:“事畢也
”既者,盡也
有繼之辭也
——《谷梁傳》既月
——《虞書》董澤之蒲可勝既乎
——《左傳·宣公十二年》藪澤肆既
——《國語·周語》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shí)
——《莊子·應(yīng)帝王》又如:既濟(jì)(六十四卦之
離下坎上
意指萬事皆濟(jì));既冠之后(成年之后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副〉已經(jīng)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既祖,取道
(祭過路神,就要上路
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戰(zhàn)國策·燕策》既克
——《左傳·莊公十年》既其出
——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既加冠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遍試之,無出其右者
——《聊齋志異·促織》既泣之三日
——清·龔自珍《病梅館記》又如:既成(已經(jīng)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賓客稱主人優(yōu)厚待客的客氣話)不久;隨即楚成王以商臣為太子,既欲置公子職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昔李斯與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
——《鹽鐵論·毀學(xué)》常用“則”、“就”、“那么”相呼應(yīng),相當(dāng)于“既然”既定策則仆須急歸營
——梁啟超《譚嗣同傳》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gè)革命的黨;既以(既然已經(jīng));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
都表示:既然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不然的話)跟“且”、“又”、“也”、“還”等詞配合,表示同時(shí)具有兩種情況[both…and;aswellas]屈平既嫉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堅(jiān)持原則,又靈活運(yùn)用既的釋意既(會意
甲骨文字形,左邊是食器的形狀,右邊象一人吃罷而掉轉(zhuǎn)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
本義吃罷,吃過)同本義既,小食也
--《說文》
羅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
許訓(xùn)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xié)矣
”君既食
--《禮記·玉藻》不拜既爵
--《義禮·鄉(xiāng)飲酒禮》食盡
指日全食或月全食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春秋·桓公三年》
杜預(yù)注既,盡也
”其合相當(dāng)如襲辟者,日既是也
--漢·王充《論衡》完畢;完了既而曰
--《公羊傳·宣公元年》
注事畢也
”既jì⒈盡,完了,終了語未~
食~(指日蝕、月蝕的蝕盡)
⒉副詞
已經(jīng)~成事實(shí)
~往不咎
⒊副詞
不久,后來~而縫合
⒋連詞
常跟"且"、"又"、"也"等連用〈表〉兩種情況并存~矮且小
~做得快,又做得好
~要數(shù)量多,也要質(zhì)量高
⒌既xì1.贈送人的谷物或飼料
既的康熙字典解釋旣【卯集下】【無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
《說文》小食也
從皀?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按今《論語》作氣
又《玉篇》已也
《易·小畜》旣雨旣處
《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又《博雅》盡也
《易·旣濟(jì)疏》旣者,皆盡之稱
《書·舜典》旣月
《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dāng)?br>又《博雅》旣,失也
又與漑同
《史記·五帝紀(jì)》帝嚳旣執(zhí)中而徧天下
《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又《集韻》幾利切,音冀
義同
又許旣切,音欷
餼或作旣
饋客芻米也
《禮·中庸》旣廩稱事
《註》旣讀爲(wèi)?zhàn)q
餼廩,稍食也
《正字通》俗旣字
旣字中匕作丨二
既的說文解字解釋旣【卷五】【皀部】小食也
從皀旡聲
《論語》曰:“不使勝食旣
”居未切說文解字注(旣)小食也
此與口部嘰音義皆同
玉藻、少儀作禨
假借字也
引伸之義爲(wèi)盡也已也
如春秋日有食之?dāng)?br>周本紀(jì)東西周皆入於秦
周旣不祀
正與小食相反
此如亂訓(xùn)治、徂訓(xùn)存
旣者、終也
終則有始
小食則必盡
盡則復(fù)生
從皀
旡聲
居未切
十五部
論語曰
不使勝食旣
鄉(xiāng)黨篇文
此引經(jīng)說假借也
論語以旣爲(wèi)氣
如商書以爲(wèi)好、詩以夃爲(wèi)姑之類
今論語作氣
氣氣古今字
作氣、葢魯論也
許偁、葢古文論語也
或云
謂不使肉勝於食
但小小食之
說固可通
然古人之文
云不使勝則巳足
不必贅此字
既的古漢語解釋既jì①<動>盡;完;終了
韓愈《進(jìn)學(xué)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②<副>后來;不久
《左傳·成公二年》:“~,衛(wèi)人賞之以邑
”③<副>已經(jīng),……以后
《廉頗藺相如列傳》:“~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④<副>全;都;皆
《屈原列傳》:“楚人~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連>既然;既然是
《歸去來兮辭》:“~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dú)悲
”《季氏將伐顓臾》:“~來之,則安之
”⑥<連>與“且”、“又”、“亦”相呼應(yīng),表并列關(guān)系
《芙蕖》:“有風(fēng)~作飄搖之態(tài),無風(fēng)亦呈裊娜之姿
”《謀攻》:“三軍~惑且疑,則諸侯之難到矣
”⑦<副>通“即”,就;便
《荊軻刺秦王》:“軻~取圖奉之
””【既而】不久;過了不久
【既且】已經(jīng)過去
【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喪禮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