礰悊
礰悊是由漢字"礰"(讀音:lì,部首:石,筆畫數(shù):21)和漢字"悊"(讀音:zhé,部首:心,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礰悊可能表示:
- 礰(礰的基本解釋1.〔~礋〕古代水田里用的破泥塊的農(nóng)具,像碌碡,有短齒)和悊(悊的基本解釋同“哲”)的組合意義
礰的信息
礰的部首: 石
礰的拼音: lì
礰的筆畫數(shù): 21
礰的繁體字: 礰
礰的筆順: 一ノ丨フ一一ノノ一丨ノ丶ノ一丨ノ丶丨一丨一
礰的解釋: 礰的基本解釋1.〔~礋〕古代水田里用的破泥塊的農(nóng)具,像碌碡,有短齒
2.〔礔~〕古同“霹靂”
礰的釋意礰lì1.見"礷礰"
2.見"的礰"
3.見"礰礋"
礰的康熙字典解釋礰【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6畫《集韻》同磿
詳磿字註
又與靂同
《張衡·西京賦》礔礰激而增響
《註》霹靂也
又的礰
《張衡·思賦》顏的礰以遺光
《註》的礰,明也
又礰,石名
見《本草》
礰
悊的信息
悊的部首: 心
悊的拼音: zhé
悊的筆畫數(shù): 11
悊的繁體字: 悊
悊的筆順: 一丨一ノノ一丨丶フ丶丶
悊的解釋: 悊的基本解釋同“哲”
悊的釋意悊zhé1.敬
2.同"哲"
明智
3.通"折"
制
悊的康熙字典解釋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集韻》哲,古作悊
《前漢·法志》聖人旣躬,明悊之性
《五行志》視之不明,是謂不悊
《韋孟·在鄒詩》赫赫天子,明悊且仁
又《漢書》引臯陶謨,知人則哲,亦作則,悊
蓋大篆從心,小篆從口
今文多作哲,隷用小篆也
悊的說文解字解釋悊【卷十】【心部】敬也
從心折聲
陟列切說文解字注(哲)知也
釋言曰
哲、智也
方言曰
哲、知也
古智知通用
從口
?聲
按凡從折之字皆當作斤艸
各本篆文皆作手旁
用改篆也
今悉正之
陟列切
十五部
(悊)哲或從心
韻會引說文古以此爲哲字
按心部云
悊、敬也
疑敬是本義
以爲哲是假借
(嚞)敬也
口部哲下曰
知也
悊與哲義殊
口部云
哲或從心作悊
葢淺人妄增之
因古書聖哲字或從心而合之也
從心
?聲
陟列切
十五部
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