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的信息
祀的部首: 礻
祀的拼音: sì
祀的筆畫數(shù): 7
祀的繁體字: 祀
祀的筆順: 丶フ丨丶フ一フ
祀的解釋: 祀的基本解釋1.祭祀:~天
~孔
~祖
2.殷代特指年:十有三~
祀的介紹〈動〉(形聲
從示,巳聲
“示”常與祭祀有關(guān)
本義:祭祀天神)同本義祀,祭無已也
——《說文》祀,國之大事也
左傳·文公二年》五祀
——《周禮·在宗伯》
鄭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
——《周禮》
賈公彥疏:“天神稱祀,地祗稱祭,宗廟稱享
”一說指祭祀地神祠,祭也,天祭也
祀,地祭也
——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祭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必祝之
——《戰(zhàn)國策》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
——《明史·海瑞傳》又如:祀灶(祭灶神
在臘月二十三日,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禮);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獻);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幟名)〈名〉祭神的地方過墓則式,過祀則下
——《禮記》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廟宇);祀場(古代祭祀地神的處所);祀壇(古代祭祀時用土筑的平臺)世,代固有文不傳于后祀,聲遂絕于天下者矣
——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中國商代對年的一種稱呼惟十有三祀
——《書·洪范》向神或神明供奉動物或植物食物、酒類、香燭或珍貴物品作為祭祀的行為或舉動祀,國之大事也——《左傳》祀的釋意祀(形聲
從示,巳聲
示”常與祭祀有關(guān)
本義祭祀天神)同本義祀,祭無已也
--《說文》祀,國之大事也
左傳·文公二年》五祀
--《周禮·在宗伯》
鄭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
--《周禮》
賈公彥疏天神稱祀,地祗稱祭,宗廟稱享
”一說指祭祀地神祠,祭也,天祭也
祀,地祭也
--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祭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左傳·成公十三年》祭祀必祝之
--《戰(zhàn)國策》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祀(秚)sì⒈指祭祀
⒉商代稱"年"三~
祀的康熙字典解釋祀【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3畫〔古文〕《唐韻》詳里切《集韻》《韻會》象齒切《正韻》詳子切,音似
祭也
《書·洪範》八政,三曰祀
《禮·祭法》聖王制祭祀,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葘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又《月令》春祀戸,夏祀竈,秋祀門,冬祀行,中央土,祀中霤
又《祭法》王爲羣姓立七祀,諸侯爲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二祀,庶士庶人一祀
又年也
《書·伊訓》惟元祀
《傳》取四時祭祀一訖也
《釋名》殷曰祀
祀,巳也
新氣升,故氣巳也
又《孝經(jīng)·士章疏》祀者,似也
似將見先人也
又葉夷益切,音亦
《詩·小雅》以爲酒食,以享以祀
葉上翼下福,福音壁
又葉養(yǎng)里切,音以
《詩·大雅》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司馬相如·封禪頌》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用享祉
又葉詳茲切,音祠
《參同契》絫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
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集韻》或作
祀的說文解字解釋祀【卷一】【示部】祭無已也
從示巳聲
禩,祀或從異
詳里切說文解字注(祀)祭無巳也
析言則祭無巳曰祀
從巳而釋爲無巳
此如治曰亂、徂曰存
終則有始之義也
釋詁曰
祀祭也
從示
巳聲
詳里切
一部
(禩)祀或從異
周禮大宗伯、小祝注皆云故書祀作禩
按禩字見於故書
是古文也
篆隷有祀無禩
是以漢儒杜子春、鄭司農(nóng)不識
但云當爲祀、讀爲祀
而不敢直言古文祀
葢其愼也
至許乃定爲一字
至魏時乃入三體石經(jīng)
古文巳聲異聲同在一部
故異形而同字也
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