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杖是由漢字"竇"(讀音:dòu,部首:穴,筆畫數(shù):20)和漢字"杖"(讀音:zhàng,部首:木,筆畫數(shù):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竇杖可能表示:
- 竇(竇的基本解釋見“竇”)和杖(杖的基本解釋1.拐杖;手杖:扶~而行)的組合意義
杖的信息
杖的部首: 木
杖的拼音: zhàng
杖的筆畫數(shù): 7
杖的繁體字: 杖
杖的筆順: 一丨ノ丶一ノ丶
杖的解釋: 杖的基本解釋1.拐杖;手杖:扶~而行
2.泛指棍棒:搟面~
拿刀動(dòng)~
杖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木,丈聲
本義:執(zhí);持)同本義杖,持也
——《說(shuō)文》王左杖黃鉞
——《書·牧誓》杖劍從之
——《漢書·韓信傳》杖斧
——《漢書·武帝紀(jì)》又如:杖斧(持斧以為威權(quán));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權(quán)的武臣);杖策(執(zhí)馬鞭);杖節(jié)(執(zhí)持旌節(jié))通“仗”
憑倚;依靠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左傳·襄公八年》近臣已下足杖矣
——《漢書·李尋傳》仗父兄之烈
——《資治通鑒》仗舟楫
仗汝扶持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憑恃權(quán)威);杖信(憑靠信義)用棍子打;拷打
自隋開皇新律始定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
用大荊條、大竹板或棍棒抽擊人的背、臀或腿部嘗受守杖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杖汝
杖之百
——《明史》予之杖
宰嚴(yán)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
——《聊齋志異·促織》杖其背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杖殺其父又如:杖楚(以棍棒拷打);自杖三十;杖牛(打春牛);杖徒(五刑之
用大竹板、棍棒、荊條抽打犯人背部);杖錢(給施杖刑衙役的賄賂錢);杖刑(古代刑罰之一
用荊條拷打犯人);杖治(以杖刑治罪)拄著必操幾杖以從之
——《禮記·曲禮上》杖名齊其心
——《儀禮·喪服》杖漢節(jié)牧羊
——《漢書·蘇武傳》遙望老子杖藜而來(lái)
——《中山狼傳》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guó),八十杖于朝
——《禮記·王制》〈名〉手杖(走路時(shí)手里拄著的棍子,俗稱“拐杖”)必操幾杖以從之
——《禮記·曲禮》植其杖而蕓
——《論語(yǔ)·微子》扶杖望朱砂庵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落吾杖底又如:錫杖(佛教的杖形法器,頭部裝有錫環(huán));魔杖(魔術(shù)師所用的棍兒);杖者(指老年人);杖幾(拐杖與幾案);杖父(拄杖老人)泛指棍棒或棒狀物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
——韓愈《汴泗交流贈(zèng)張仆射》又如:杖棒(棍棒)指居喪時(shí)所執(zhí)的喪棒
如:杖期(舊時(shí)一種服喪禮制
杖,是居喪時(shí)拿的棒);杖周(居喪持杖周年)刑具
施杖刑所用的棍棒
如:杖式(古代刑杖的規(guī)格、樣式);杖制(對(duì)刑杖的大小、長(zhǎng)短的規(guī)定);杖限(刑法規(guī)定的杖擊數(shù)目);杖架(度量刑杖和長(zhǎng)短的器具)杖的釋意杖(形聲
從木,丈聲
本義執(zhí);持)同本義杖,持也
--《說(shuō)文》王左杖黃鉞
--《書·牧誓》杖劍從之
--《漢書·韓信傳》杖斧
--《漢書·武帝紀(jì)》又如杖斧(持斧以為威權(quán));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權(quán)的武臣);杖策(執(zhí)馬鞭);杖節(jié)(執(zhí)持旌節(jié))通仗”
憑倚;依靠杖信以待晉,不亦可乎?--《左傳·襄公八年》近臣已下足杖矣
--《漢書·李尋傳》仗父兄之烈
--《資治通鑒》仗舟楫
仗汝扶持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杖zhàng⒈用手扶著走路的棍子拐~
手~
扶~而行
⒉棍棒搟面~
玩刀動(dòng)~
⒊〈古〉刑罰的一種,用棍棒打~責(zé)
杖的康熙字典解釋杖【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3畫《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huì)》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
《說(shuō)文》所以扶行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
又《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guó),八十杖於朝
又《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又木梃也
《家語(yǔ)》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guò),大杖則逃走
又《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
《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zhàn)
又《爾雅·釋草》蒤,虎杖
又《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直亮切,丈去聲
持也
與仗同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又憑倚也
《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杖的說(shuō)文解字解釋杖【卷六】【木部】持也
從木丈聲
直兩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仗,非是
說(shuō)文解字注(杖)持也
杖持曡韻
凡可持及人持之皆曰杖
喪杖、齒杖、兵杖皆是也
兵杖字俗作仗
非
鬥下云
兵杖在後
欑下云
積竹杖
可證
從木
丈聲
直兩切
十部
杖的古漢語(yǔ)解釋杖zhàng①<名>手杖;拐杖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歸來(lái)倚~自嘆息
”②<名>挑物的工具
《荷蓧丈人》:“以~荷蓧
”③<名>棍棒
《訂鬼》:“病者困劇,身體痛,則謂鬼持箠~毆擊之
”④<動(dòng)>用棍棒打
《書博雞者事》:“不呼則~其背
”⑤<動(dòng)>拄著
《中山狼傳》:“遙望老子~藜而來(lái)
”【杖策】⒈執(zhí)鞭,指驅(qū)馬而行
⒉扶杖
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