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的信息
笞的部首: 竹
笞的拼音: chī
笞的筆畫數(shù): 11
笞的繁體字: 笞
笞的筆順: ノ一丶ノ一丶フ丶丨フ一
笞的解釋: 笞的基本解釋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鞭~
笞的介紹〈動〉(形聲
從竹,臺聲
本義:用竹板、荊條擊)用鞭、杖、竹板抽打笞,擊也
——《說文》笞者可以教之也
——《漢書·刑法志》捶笞臏腳
——《荀子·正論》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荊條
用竹片荊條等物責(zé)打);笞撻(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名〉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罰
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決(用刑決獄)笞的釋意笞(形聲
從竹,臺聲
本義用竹板、荊條擊)用鞭、杖、竹板抽打笞,擊也
--《說文》笞者可以教之也
--《漢書·刑法志》捶笞臏腳
--《荀子·正論》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荊條
用竹片荊條等物責(zé)打);笞撻(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笞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罰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鞭~
【笞刑】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敲打臀、腿或背部的刑罰
笞chī鞭、竹板、荊條等打或杖擊
笞的康熙字典解釋笞【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廣韻》丑之切《韻會》《正韻》抽之切,音癡
捶擊也
《前漢·法志》景帝六年詔曰:笞者,所以敎之也
其定箠令
丞相劉舍請笞者,捶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之末薄半寸,皆平其節(jié)
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
《註》如淳曰:然則先時笞背也
師古曰:毋更人,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
《唐書·法志》斷獄之有五,一曰笞
笞之爲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
漢用竹,後世更以楚
《書》曰撲作敎是也
太宗甞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臟皆近背,詔罪人無得鞭背
《荀子·正論篇》捶、笞臏腳
《註》捶笞皆杖擊也
笞的說文解字解釋笞【卷五】【竹部】擊也
從竹臺聲
丑之切說文解字注(笞)擊也
疑奪所?二字
笞所以擊人者
因之謂擊人爲笞也
方言引傳曰
母之怒子也
雖折葼笞之
其惠存焉
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
制於隨唐
至於今日
笞有名無實
從竹
臺聲
丑之切
一部
笞的古漢語解釋笞chī①<動>用竹板、荊條抽打
《陳涉世家》:“尉果~廣
”②<動>比喻奴役;役使
《過秦論》:“執(zhí)敲撲而鞭~天下
”③<名>用竹板、荊條抽打的刑罰
《陳州糶米》:“現(xiàn)放著徒流~杖,做下嚴刑
”【笞杖】1.以杖抽打
2.施行笞刑的刑具
笞的謎語1.遠山翠竹鳥飛鳴(打一字)笞
怔的信息
怔的部首: 忄
怔的拼音: zhēng,zhèng
怔的筆畫數(shù): 8
怔的繁體字: 怔
怔的筆順: 丶丶丨一丨一丨一
怔的解釋: 怔的基本解釋[zhēng][怔忡]中醫(yī)指心悸,患者感到心臟跳動得很厲害
[怔忪]驚懼
[zhèng]發(fā)愣,發(fā)呆:發(fā)~
怔的介紹1.怔[zhèng]2.怔[zhēng]怔[zhèng]驚恐
如:怔忪(驚恐不安);怔營(惶恐不安);怔忡(驚恐不安;又指心臟劇烈跳動的一種癥狀)〈方〉∶發(fā)愣;發(fā)呆寶玉怔了半天,方想過來
——《紅樓夢》另見zhēng怔[zhēng]〈形〉(形聲
從心,正聲
本義:惶恐不安的樣子)同本義[terrified;bepanis-stricken;beseizedwithterror]軍書交馳,羽檄狎至,乃復(fù)怔忪如前
——《潛夫論》又如:怔忡之癥(心臟跳動加速、節(jié)律不整的病癥);怔忡(驚恐不安;又指患者心臟跳動劇烈的一種癥狀)發(fā)愣,發(fā)呆那丫鬟倒發(fā)了個怔
——《紅樓夢》又如:怔怔(呆愣的樣子)怔的釋意怔(形聲
從心,正聲
本義惶恐不安的樣子)同本義軍書交馳,羽檄狎至,乃復(fù)怔忪如前
--《潛夫論》又如怔忡之癥(心臟跳動加速、節(jié)律不整的病癥);怔忡(驚恐不安;又指患者心臟跳動劇烈的一種癥狀)發(fā)愣,發(fā)呆那丫鬟倒發(fā)了個怔
--《紅樓夢》又如怔怔(呆愣的樣子)怔驚恐寶玉怔了半天,方想過怔zhēng⒈因吃驚而呆住的樣子發(fā)~
⒉⒊⒋怔的康熙字典解釋怔【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廣韻》《集韻》諸盈切,音征
《集韻》本作佂
《揚子·方言》佂伀,遑遽也
或從心
《玉篇》怔忪,懼貌
《晉書·王濬傳》惶怖怔營,無地自厝
又通作征
《後漢·蔡邕傳》臣怔營怖悸
亦通作正
《前漢·王莽傳》人民正營俱
《註》與怔同
怔的古漢語解釋怔zhēng①<形>驚懼
見“怔營”、“怔忪”
②<動>發(fā)愣
《紅樓夢》:“那丫鬟倒發(fā)了個~
”【怔營】惶恐不安的樣子
《后漢書·蔡邕傳》:“~怖悸
”【怔忪】驚懼的樣子
《四子講德論》:“百姓~,無所措其手足
”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