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胛
箜胛是由漢字"箜"(讀音:kōng,部首:竹,筆畫數(shù):14)和漢字"胛"(讀音:jiǎ,部首:月,筆畫數(shù):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箜胛可能表示:
- 箜(箜的基本解釋〔箜篌〕古代撥彈樂器)和胛(胛的基本解釋肩胛,胳膊上邊靠脖子的部分)的組合意義
箜的信息
箜的部首: 竹
箜的拼音: kōng
箜的筆畫數(shù): 14
箜的繁體字: 箜
箜的筆順: ノ一丶ノ一丶丶丶フノ丶一丨一
箜的解釋: 箜的基本解釋〔箜篌〕古代撥彈樂器
分豎式、臥式、手持式三類
豎式箜篌是今豎琴的前身
箜的釋意箜篌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箜kōng箜的康熙字典解釋箜【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huì)》枯公切,音空
箜篌,樂器
《史記·武帝紀(jì)》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
《釋名》箜篌,師延所作
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
《風(fēng)俗通》箜篌,一曰坎侯
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事物紀(jì)原》箜篌,漢靈帝好之
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
《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后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yīng)節(jié)也
坎或作贛
侯,工人之姓
因名坎侯,後譌爲(wèi)箜篌
又《篇海》籃也
箜的古漢語解釋箜kōng見“箜篌”
【箜篌】古代的弦樂器,分臥式、豎式兩種
《孔雀東南飛》:“十五彈~,十六誦詩書
”箜
胛的信息
胛的部首: 月
胛的拼音: jiǎ
胛的筆畫數(shù): 9
胛的繁體字: 胛
胛的筆順: 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
胛的解釋: 胛的基本解釋肩胛,胳膊上邊靠脖子的部分
胛的介紹〈名〉肩胛
如:胛子胛的釋意胛肩胛胛子胛jiǎ⒈肩胛,肩膀后方
背脊上部跟兩胳膊連接的部分
⒉胛的康熙字典解釋胛【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廣韻》《集韻》《韻會(huì)》古狎切,音甲
《廣韻》背胛
《集韻》一曰闔也
與胷脅相會(huì)闔
《正字通》俗謂肩甲
《後漢·張宗傳》中矛貫胛
《註》背上兩膊閒也
胛的說文解字解釋甲【卷十四】【甲部】東方之孟,陽氣萌動(dòng),從木戴孚甲之象
一曰人頭宐爲(wèi)甲,甲象人頭
凡甲之屬皆從甲
,古文甲,始於十,見於千,成於木之象
古狎切〖注〗,古文
文一重一說文解字注(甲)東方之孟
昜氣動(dòng)
史記曆書曰
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漢書律曆志曰
出甲於甲
月令注曰
日之行、春東從靑道發(fā)生
月爲(wèi)之佐
時(shí)萬物皆解孚甲
月令曰
孟春之月
天氣下降
地氣下騰
天地和同
艸木萌動(dòng)
今本小篆作?
古文作?
今正
說詳戈部戎字下
從木戴孚甲之象
孚者、?孚也
孚甲猶今言?也
凡艸木初生
或戴穜於顚
或先見其葉
故其字像之
下像木之有莖
上像孚甲下覆也
古狎切
八部
衛(wèi)風(fēng)毛傳曰
甲、狎也
言甲爲(wèi)狎之叚借字也
又大雅
會(huì)朝淸明
毛傳曰
會(huì)、甲也
會(huì)讀如檜
物之葢也
會(huì)朝猶言第一朝
此於雙聲取義
貨殖傳葢一州、漢書作甲一州
大一經(jīng)曰
攷藝文志
陰陽家有大壹兵法一篇
五行家有泰一陰陽二十三卷
泰一二十九卷
然則許偁大一經(jīng)者、葢此類
人頭空爲(wèi)甲
空各本作宜
今依集韻作空爲(wèi)善
空腔古今字
許言頭空、履空、頟空、脛空皆今之腔也
人頭空、謂髑髏也
凡甲之屬皆從甲
()古文甲
始於一
見於十
歲成於木之象
宋本作始於十
見於千
或疑當(dāng)作始於下
見於上
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