籙拸
籙拸是由漢字"籙"(讀音:lù,部首:竹,筆畫數(shù):22)和漢字"拸"(讀音:yí,chǐ,hài,部首:扌,筆畫數(shù):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籙拸可能表示:
- 籙(籙的基本解釋見“箓”)和拸(拸的基本解釋[yí]加)的組合意義
籙的信息
籙的部首: 竹
籙的拼音: lù
籙的筆畫數(shù): 22
籙的繁體字: 籙
籙的筆順: ノ一丶ノ一丶ノ丶一一丨丶ノ一フ一一丨丶一ノ丶
籙的解釋: 籙的基本解釋見“箓”
籙的康熙字典解釋籙【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6畫《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正韻》盧谷切,音祿
籍也
又圖籙
《張衡·東京賦》高祖膺籙受圖,順天行誅
又《集韻》簏也
籙
拸的信息
拸的部首: 扌
拸的拼音: yí,chǐ,hài
拸的筆畫數(shù): 9
拸的繁體字: 拸
拸的筆順: 一丨一ノフ丶ノフ丶
拸的解釋: 拸的基本解釋[yí]加
[chǐ]1.去:“介者~畫,外非譽(yù)也
”2.拍打:“照著嘴兒只管~
”3.拽
[hài]動
拸的釋意拸chǐ1.去掉
參見"拸畫"
2.拍打
拸的康熙字典解釋拸【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集韻》《韻會》丑豸切,褫上聲
與搋同
析也
又去也
《莊子·庚桑楚》介者拸畫,外非譽(yù)也
《註》介者刖人,畫文采之飾也
貌旣虧殘,故拸而棄之
或作扡
又《正韻》拍也,拽也
又《集韻》演爾切,迤上聲
亦同搋
又知切,音馳
拆也
又《唐韻》弋支切《集韻》余支切,音移
《博雅》加也
又《集韻》他可切,佗上聲
又待可切,駝上聲
義同
又齒者切,車上聲
與哆同
大貌
拸的說文解字解釋哆【卷二】【口部】張口也
從口多聲
丁可切說文解字注(哆)張口也
小雅
哆兮侈兮
毛曰
哆、大皃
從口
多聲
釋玄應(yīng)?引說文殆可切
此本音隱
唐韻丁可切
十七部
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