縦倴
縦倴是由漢字"縦"(讀音:zòng,部首:糹,筆畫數(shù):16)和漢字"倴"(讀音:bèn,部首:亻,筆畫數(shù):1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縦倴可能表示:
- 縦(縦的基本解釋古同“縱”)和倴(倴的基本解釋倴城(Bènchéng),地名,在河北)的組合意義
縦的信息
縦的部首: 糹
縦的拼音: zòng
縦的筆畫數(shù): 16
縦的繁體字: 縦
縦的筆順: フフ丶丶丶丶ノノ丨丶ノ一丨一ノ丶
縦的解釋: 縦的基本解釋古同“縱”
縦的康熙字典解釋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古文〕《廣韻》子用切《集韻》《韻會》《正韻》足用切,蹤去聲
《說文》緩也
一曰舍也
《博雅》置也
《玉篇》恣也,放也
《書·太甲》縱敗禮
《詩·大雅》無縱詭隨
又《詩·鄭風》抑縱送忌
《註》發(fā)矢曰縱
又《禮·仲尼燕居》縱言至于禮
《註》縱言,汎說事
又《左傳·襄二十六年》敢有二心乎
縱有,共其內(nèi),莫共其外
又《爾雅·釋詁》縱,亂也
又省作從
《論語》從之純?nèi)缫?br>《前漢·王吉傳》放從自若
又《集韻》《韻會》祖動切《正韻》作孔切,音總
《禮·檀弓》喪事欲其縱縱爾
《註》讀如總領之總
急遽趨事貌
又《集韻》足勇切,音?
慫或作縱
《前漢·衡山王傳》日夜縱臾
《註》師古曰:縱臾,謂獎勸也
又《廣韻》卽容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容切,音蹤
《廣韻》縱橫也
《韻會》或作從
《詩·齊風》衡從其畝
《類篇》東西曰衡,南北曰從
《賈誼·過秦論》合從締交
《註》從,與縱同
又與蹤通
《前漢·蕭何傳》發(fā)縱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師古曰:讀者乃爲蹤蹟之蹤,非也
○按隷釋袁良:往者王尊發(fā)縱于平陽
楊著:追縱魯參
魯峻:比縱豹產(chǎn)
皆以縱爲蹤
師古之說非是
又《集韻》徂聰切,音叢
髻高大貌
縦的說文解字解釋縱【卷十三】【糸部】緩也
一曰舍也
從糸從聲
足用切說文解字注(縱)緩也
一曰捨也
各本作舍也
由俗以舍捨通用也
今正
捨者、釋也
從糸
從聲
足用切
九部
後人以爲從衡字者、非也
縦
倴的信息
倴的部首: 亻
倴的拼音: bèn
倴的筆畫數(shù): 10
倴的繁體字: 倴
倴的筆順: ノ丨一ノ丶一丨一ノ丨
倴的解釋: 倴的基本解釋倴城(Bènchéng),地名,在河北
倴的釋意倴城倴bēn1.同"奔"
跑,急走
2.人名用字
倴bèn1.笨拙;蠢笨
2.地名用字
倴城,在河北省灤南縣
倴的康熙字典解釋倴【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8畫《字彙補》博昆切,音奔
那顏倴盞,元將名
倴的說文解字解釋奔【卷十】【夭部】走也
從夭,賁省聲
與走同意,俱從夭
博昆切文四說文解字注(奔)也
者、趨也
釋宮曰
室中謂之時
堂上謂之行
堂下謂之步
門外謂之趨
中庭謂之走
大路謂之奔
此析言之耳
渾言之則奔走趨不別也
引申之、凡赴急曰奔
凡出亡曰奔
其字古或叚賁、或叚本
毛詩予曰有本走、陸德明本如是
從夭
卉聲
大徐作賁省聲
非
此十三部十五部合音
博昆切
十三部
與同意
俱從夭
此說從夭之意
者屈其足
故從夭止
?之從夭意同也
凡行疾則屈腳疾
倴的古漢語解釋倴bèn①<形>愚笨;不聰明;不靈活
李開先《寶劍記》:“這灶下~漢生活何難之有?”②<動>奔向;走向
《劉知遠諸宮調(diào)·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怎恁地徤捷,欲~草房去
”③<名>地名
河北省灤南縣倴城
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