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蓇是由漢字"繇"(讀音:yáo,yóu,zhòu,部首:糸,筆畫數(shù):17)和漢字"蓇"(讀音:gū,部首:艸,筆畫數(shù):12)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繇蓇可能表示:
- 繇(繇的基本解釋[yáo]1.同“徭”)和蓇(蓇的基本解釋〔~葖〕a.果實(shí)的一種類型,如芍藥、八角茴香的果實(shí);b.骨朵兒)的組合意義
繇的信息
繇的部首: 糸
繇的拼音: yáo,yóu,zhòu
繇的筆畫數(shù): 17
繇的繁體字: 繇
繇的筆順: 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ノフフ丶丨ノ丶
繇的解釋: 繇的基本解釋[yáo]1.同“徭”
2.同“謠”
[yóu]古同“由”
[zhòu]古代占卜的文辭
繇的介紹1.繇[yáo]2.繇[yóu]3.繇[zhòu]繇[yáo]〈動(dòng)〉(形聲
從系,本義:隨從)同本義魯顏無繇
——《史記·弟子傳》動(dòng)搖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史記》〈名〉力役,通“徭”繇者揭钁,負(fù)籠土
——《淮南子·精神》
高注:“繇役也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減太官,省繇賦
——《漢書·景帝紀(jì)》又如:繇戍(遣民到邊境戍守,服役
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為朝庭服勞役的義務(wù)
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為使者);繇賦(徭役和田賦捐稅)通“謠”
歌謠參人民繇俗
——《漢書·李尋傳》
顏師古云:“繇,讀與謠同
”又如:繇俗(歌謠風(fēng)俗)古族名,秦漢時(shí)閩越族分為繇和東越兩部姓〈形〉茂盛;草茂盛厥草惟繇
——《書·禹貢》通“遙”
遠(yuǎn)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
——《荀子·禮論》另見yóu;zhòu繇[yóu]〈介〉從,自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
——《爾雅》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
——《史記·文帝本紀(jì)》〈動(dòng)〉通“游”近者陸子優(yōu)繇
——《漢書·文帝紀(jì)》通“由”
經(jīng)所繇適于治之路也
——《漢書·董仲書傳》政繇冢宰
——《漢書·魏相傳》
顏師古云:“繇,與由同
”繇朐汏輈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另見yáo;zhòu繇[zhòu]〈名〉通“籀”
古時(shí)占卜的文辭成風(fēng)聞成季之繇
——《左傳·閔公二年》又如:繇詞(卦兆的占詞
繇,通“籀”);繇文(占卜的文辭)另見yáo;yóu繇的釋意繇(形聲
從系,本義隨從)同本義魯顏無繇
--《史記·弟子傳》動(dòng)搖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史記》繇力役,通徭”繇者揭钁,負(fù)籠土
--《淮南子·精神》
高注繇役也
”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減太官,省繇賦
--《漢書·景帝紀(jì)》又如繇戍(遣民到邊境戍守,服役
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為朝庭服勞役的義務(wù)
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為使者);繇賦(徭役和田賦捐稅)通謠”
歌謠參人民繇俗
--《漢書·李尋傳》
顏師古繇yóu⒈〈古〉同"由⒉⒍"
繇zhòu⒈〈古〉卜辭
繇yáo1.草木茂盛貌
2.通"徭"
徭役
3.通"謡"
歌謠
4.通"遙"
遠(yuǎn)
5.通"搖"
動(dòng)搖,搖動(dòng)
6.通"陶"
7.古族名
古代越人的一支
原屬閩越族,秦漢時(shí)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區(qū)
8.姓『有繇延
見《后漢書.郅惲傳》
繇的康熙字典解釋繇【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作?,隨從也
《徐鉉曰》今俗從?
又《書·禹貢》厥草惟繇
《傳》茂也
《釋文》抽也
又與徭同
《詩·大雅·民亦勞止箋》繇役煩多
《釋文》繇,本亦作徭
《史記·高祖本紀(jì)》高祖常繇咸陽
《註》應(yīng)劭曰:繇,役也
《前漢·高帝紀(jì)註》師古曰:繇,讀與徭同
古通用
又《文帝紀(jì)》省繇費(fèi)以便民
又與陶同
《前漢·古今人表》咎繇,卽臯陶
又與謠同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又姓
《後漢·郅惲傳》西都督郵繇延
《註》繇姓,咎繇之後
又《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huì)》夷周切,音由
與由同
《易·坤卦》其所繇來者,漸矣
《左傳·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
《註》繇,過也
《前漢·文帝記》列侯亦無繇教訓(xùn)其民
《註》師古曰:繇,讀與由同
又與猷同
《爾雅·釋詁》繇,道也
《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
猷繇音義同
又與猶同
《爾雅·釋詁》繇,喜也
《註》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
猶卽繇也,古今字耳
又與悠同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
《註》師古曰:繇與悠同
悠悠,行貌
又與游同
《前漢·班固敘傳》陸子優(yōu)繇
○按《文選》作優(yōu)游
又《集韻》直切
《易·繫辭註》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
《釋文》服虔云:抽也,抽出吉兇也
韋昭云:由也,吉兇所由生也
《左傳·閔二年》成風(fēng)聞成季之繇
《註》繇,卦兆之占辭
《爾雅·釋詁》繇,於也
《註》繇辭
《疏》卦兆之辭也
《干祿字書》繇,臯繇字
,卜兆辭
音胄
《佩集》,從?從卜從系
○按繇、經(jīng)典皆通用
《說文》在系部,今幷入
繇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十二】【系部】隨從也
從系?聲
余招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從?
文四重二說文解字注(?)隨從也
辵部曰
從、隨行也
隨、從也
?與隨、從三篆爲(wèi)轉(zhuǎn)注
從系者、謂引之而往也
爾雅釋故曰
?、道也
詩書?作猷
叚借字
小雅
匪大猶是經(jīng)
大雅
遠(yuǎn)猶辰吿
傳皆曰
猶、道也
書大誥
猷爾多邦
猷亦道也
道路及導(dǎo)引、古同作道
皆隨從之義也
?之譌體作?
亦用爲(wèi)?役字
?役者、隨從而爲(wèi)之者也
從系
有所系而隨從之也
?聲
余招切
按此音非也
當(dāng)以周切
三部
(由)或?字
古?由通用一字也
各本無此篆
全書由聲之字皆無?柢
今補(bǔ)
按詩、書、論語及他經(jīng)傳皆用此字
其象形會(huì)意今不可知
或當(dāng)從田有路可入也
韓詩橫由其畝傳曰
東西曰橫
南北曰由
毛詩由作從
繇的古漢語解釋繇yáo①<形>茂盛
《漢書·地理志上》:“草~木條
”②<名>通“徭”
勞役
《淮南子·精神》:“~者揭钁臿,負(fù)籠土
”③<形>通“遙”
遠(yuǎn)
《荀子·禮論》:“是以~其期
”④<名>通“謠”
歌謠
《漢書·李尋傳》:“參人民~俗
”yóu<介>通“由”
從
《漢書·元帝紀(jì)》:“~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
”zhòu卜辭
《左傳·閔公二年》:“成風(fēng)聞成季之~
”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