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擏
習擏是由漢字"習"(讀音:xí,部首:羽,筆畫數(shù):11)和漢字"擏"(讀音:qíng,jǐng,部首:扌,筆畫數(shù):15)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習擏可能表示:
- 習(習的基本解釋1.“習”的繁體字)和擏(擏的基本解釋[qíng]1.古同“擎”,舉)的組合意義
習的信息
習的部首: 羽
習的拼音: xí
習的筆畫數(shù): 11
習的繁體字: 習
習的筆順: フ丶一フ丶一ノ丨フ一一
習的解釋: 習的基本解釋1.“習”的繁體字
2.鳥類頻頻拍動翅膀試飛
說文解字:“習,數(shù)飛也
”元?戴侗《六書故?卷十九?動物》:“習,鳥肄飛也
……引之則凡數(shù)數(shù)扇闔者,皆謂之習
”3.反覆演練、鑽研:“溫習”、“研習”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4.熟悉,通曉
《戰(zhàn)國策?秦策五》:“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
”《管子?正世》:“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
”5.反覆拍動翅膀的動作
《禮記?月令》:“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6.積久養(yǎng)成的慣性行為:“舊習”、“惡習”、“積習難改”
《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7.親信、親狎的人
《禮記?月令》:“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
”《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等紀?贊曰》:“匪砥匪革,終淪嬖習
”8.姓
如明代有習經(jīng)
9.時常、常常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傲暵勂涮?,未燭厥理
”《後漢書?卷六十一?黃瓊傳》:“瓊隨父在臺閣,習見故事
”
擏的信息
擏的部首: 扌
擏的拼音: qíng,jǐng
擏的筆畫數(shù): 15
擏的繁體字: 擏
擏的筆順: 一丨一一丨丨ノフ丨フ一ノ一ノ丶
擏的解釋: 擏的基本解釋[qíng]1.古同“擎”,舉
2.古同“檠”,矯正弓的器具:“~不正,而可以正弓
”[jǐng]古同“儆”,戒,警戒
擏的康熙字典解釋擏【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集韻》渠京切,本作擎
又《正韻》與檠通
輔正弓弩器
《荀子·性惡篇》良弓不得排擏,則不能自正
又《集韻》《韻會》舉影切《正韻》居影切,音景
戒也
與儆通
亦與檠通
《揚子·法言》見弓之張兮,何謂也,曰:擏之而已
擏的說文解字解釋儆【卷八】【人部】戒也
從人敬聲
《春秋傳》曰:“儆宮
”居影切說文解字注(儆)戒也
與警音義同
孟子引書
洚水儆予
用儆字
左傳、國語亦用儆
毛詩
徒御不警
周禮
警戒羣吏
皆用警
鄭注周禮曰
警、勅戒之言也
韋注國語曰
儆、戒也
從人
敬聲
居影切
十一部
春秋傳曰儆宮
左傳襄公九年
令司宮巷伯儆宮
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