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餰是由漢字"耽"(讀音:dān,部首:耳,筆畫數(shù):10)和漢字"餰"(讀音:jiān,部首:飠,筆畫數(shù):1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耽餰可能表示:
- 耽(耽的基本解釋1.遲延;延誤:~擱︱~誤)和餰(餰的基本解釋粥)的組合意義
耽的信息
耽的部首: 耳
耽的拼音: dān
耽的筆畫數(shù): 10
耽的繁體字: 耽
耽的筆順: 一丨丨一一一丶フノフ
耽的解釋: 耽的基本解釋1.遲延;延誤:~擱︱~誤
2.沉溺;喜好過度:~樂︱~酒
耽的介紹〈形〉(形聲
從耳,冘(yín)聲
本義:耳朵大而且下垂)同本義夸父耽耳
——《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如:耽毿(毛長(zhǎng)下垂紛披的樣子)〈動(dòng)〉沉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詩·衛(wèi)風(fēng)·氓》士之耽兮
——《詩·衛(wèi)風(fēng)·氓》
傳:“樂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禮記》惟耽樂之從
——《書·無逸》耽于女樂,不顧國(guó)政,則亡國(guó)之禍也
——《韓非子·十過》且耽田家樂
——李白《贈(zèng)閭丘處士》又如:耽著(迷戀);耽思深思,潛心研究探討;耽樂(沈迷于享樂)承受;擔(dān)負(fù)我要及時(shí)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
——《紅樓夢(mèng)》又如:耽險(xiǎn)(擔(dān)風(fēng)險(xiǎn);危險(xiǎn));耽待(耽帶
照顧,幫助;寬容;原諒;擔(dān)當(dāng),承受;等候)嗜;喜好你本身做亭長(zhǎng),耽幾盞酒
——元·睢景臣《高祖還鄉(xiāng)》又如:耽好(特別愛好);耽志(專心致志);耽尚(愛好,尊崇);耽研(專心研究);耽意(專心)停留;延遲
如:耽擱;耽誤;耽遲(耽誤;遲延)耽的釋意耽(形聲
從耳,冘聲
本義耳朵大而且下垂)同本義夸父耽耳
--《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如耽毿(毛長(zhǎng)下垂紛披的樣子)耽沉溺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詩·衛(wèi)風(fēng)·氓》士之耽兮
--《詩·衛(wèi)風(fēng)·氓》
傳樂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禮記》惟耽樂之從
--《書·無逸》耽于女樂,不顧國(guó)政,則亡國(guó)之禍也
--《韓非子·十過》且耽田家樂
--李白《贈(zèng)閭丘處士》又如耽著(迷戀);耽思深思,潛心研究探討;耽樂(沈迷于享樂)承受;耽dān①沉溺;入迷~酒
②遲延~誤
【耽擱】①停留在學(xué)?!艘粫?huì)
②拖延把事情~了
又作擔(dān)擱
【耽誤】因?yàn)殄e(cuò)過機(jī)會(huì)或拖延時(shí)間而誤事把事情~了
耽的康熙字典解釋耽【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古文〕《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都含切,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xùn)》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fēng)》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yán)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
視近而志遠(yuǎn)
又《張衡·西京賦》大廈耽耽
《註》耽,音丹
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
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
徐視也
耽的說文解字解釋耽【卷十二】【耳部】耳大垂也
從耳冘聲
《詩》曰:“士之耽兮
”丁含切說文解字注(耽)耳大也
淮南墜形訓(xùn)
夸父耽耳在其北
高注
耽耳、耳垂在肩上
耽讀衣褶之褶
或作攝
以兩手?jǐn)z其肩之耳也
按許書本無聸字
耽卽聸也
今本於耽篆之外沾一聸篆
誤矣
從耳
冘聲
丁含切
八部
詩曰
士之耽兮
衞風(fēng)氓文
此引詩說叚借也
毛傳曰
耽、樂也
耽本不訓(xùn)樂、而可叚爲(wèi)媅字
女部曰
媅者、樂也
耽的古漢語解釋耽dān①耳大下垂
《淮南了·地行訓(xùn)》:“夸父~耳,在其北方
”②樂;沉溺于歡樂
《后漢書·馮衍傳》:“忽道德之珍麗兮,務(wù)富貴之樂~
”③愛;喜歡
李清照《打馬圖序》:“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之
”④延擱
《金史·五行志》:“先是,有童謠云:“青山轉(zhuǎn),轉(zhuǎn)青山,~誤盡,少年人
”⑤通“眈”
見“眈眈”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