膶蛌
膶蛌是由漢字"膶"(讀音:rùn,部首:月,筆畫數(shù):16)和漢字"蛌"(讀音:tún,部首:蟲,筆畫數(shù):11)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膶蛌可能表示:
- 膶(膶的基本解釋方言,婉辭)和蛌(蛌的基本解釋“蛄”的訛字)的組合意義
膶的信息
膶的部首: 月
膶的拼音: rùn
膶的筆畫數(shù): 16
膶的繁體字: 膶
膶的筆順: 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一丨一
膶的解釋: 膶的基本解釋方言,婉辭
由于“肝”、“竿”與“干癟”的“干”同音,中國廣州話因忌諱而把它們改為“豐潤”的“潤”(一般寫作“膶”)
故把“豬肝”、“雞肝”稱“豬膶”、“雞膶”;“豆腐干”稱“豆腐膶”
蛌的信息
蛌的部首: 蟲
蛌的拼音: tún
蛌的筆畫數(shù): 11
蛌的繁體字: 蛌
蛌的筆順: 丨フ一丨一丶ノノフ丶丶
蛌的解釋: 蛌的基本解釋“蛄”的訛字
蛌的釋意蛌chí1.姓
蛌的康熙字典解釋蛄【申集中】【蟲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古胡切《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
《說文》螻蛄也
《揚子·方言》螻螲謂之螻蛄
《本草》一名天螻,一名仙蛄
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
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fēng)食土,喜就燈光
《爾雅疏》鼫鼠,蔡邕以爲螻蛄
又《玉篇》蟪蛄也
《揚子·方言》蛥蚗,楚謂之蟪蛄
《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
《註》春生者夏死,夏生者秋死,故不知春秋
又《揚子·方言》蛄?謂之強?
蛌的說文解字解釋蛄【卷十三】【蟲部】螻蛄也
從蟲古聲
古乎切說文解字注(蛄)螻蛄也
孟子
蠅蚋姑嘬之
蚋一作?
或云?姑卽螻蛄也
從蟲
古聲
古乎切
五部
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