茬柅
茬柅是由漢字"茬"(讀音:chá,部首:艸,筆畫數(shù):9)和漢字"柅"(讀音:nǐ,chì,部首:木,筆畫數(shù):9)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茬柅可能表示:
- 茬(茬的基本解釋1.(~兒)2.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莖和根:麥~兒)和柅(柅的基本解釋[nǐ]1.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果實像梨)的組合意義
茬的信息
茬的部首: 艸
茬的拼音: chá
茬的筆畫數(shù): 9
茬的繁體字: 茬
茬的筆順: 一丨丨一ノ丨一丨一
茬的解釋: 茬的基本解釋1.(~兒)2.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莖和根:麥~兒
豆~兒
3.指在同一塊地上,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shù),一次叫一茬:換~
二~韭菜(割了一次以后又生長的韭菜)
這塊菜地一年能種四五~
4.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剛說完的話:話~
搭~
接~
5.勢頭:那個~來得不善
茬的介紹〈名〉(形聲
從艸,在聲
(chí)本義:草茂盛的樣子)栽培植物(如麥子、玉米、苜蓿、豆或草)收割后余留的殘株
如:麥茬[量]∶指在同一塊地上,農(nóng)作物種植或生長的次數(shù)
如:這塊地里一年種幾茬一批,一組[人或事物]
如:又一茬新人成長起來了茬的釋意茬(形聲
從苃,在聲
)本義草茂盛的樣子)栽培植物(如麥子、玉米、苜蓿、豆或草)收割后余留的殘株茬口茬子他下巴茬chá①農(nóng)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莖和根麥~
②作物在同一塊地里種植或生長一次叫一茬換~
【茬口】①〈農(nóng)〉兩季作物的種類及其輪作的次序
②某種作物收割以后的土壤
茬(楂)chá⒈莊稼收割后殘留在土里的莖、根豆~
麥~
稻~兒
⒉一塊田土里莊稼種植的或收獲的次數(shù)頭~
二~
換~兒
⒊短硬的頭發(fā)或胡子
茬的康熙字典解釋茬【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韻會》仕之切,音馳
《說文》草貌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
《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cè)持切,音湽
義同
又姓
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
斫木
《魯語》山不茬蘗
字從艸
◎按茬字,《後漢書》《水經(jīng)注》皆從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存
茬字從艸作
茬的說文解字解釋茬【卷一】【艸部】艸皃
從艸在聲
濟北有茬平縣
仕甾切說文解字注(茬)艸皃
從艸
在聲
仕甾切
一部
濟北有茬平縣
茬俗作茌
地理志
泰山郡茬縣
應劭曰
茬山在東北
音淄
東郡茬平縣
應劭曰
在茬山之平地者也
司馬彪郡國志
茬平屬濟北國
注曰
本屬東郡
茬
柅的信息
柅的部首: 木
柅的拼音: nǐ,chì
柅的筆畫數(shù): 9
柅的繁體字: 柅
柅的筆順: 一丨ノ丶フ一ノノフ
柅的解釋: 柅的基本解釋[nǐ]1.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果實像梨
2.擋住車輪不使其轉(zhuǎn)動的木塊:“系于金~
”3.阻止:“情動不可~
”4.一種絡絲工具
[chì]古同“杘”,絡絲車的搖把
柅的介紹1.柅[nǐ]柅[nǐ]〈名〉木名臨川樓上柅園中,羅幃繡幕圍春風
——宋·王安石《送吳顯道》塞于車輪下的制動之木系于金柅
——《易·姤》〈動〉阻塞;遏止
如:柅杜(遏止,杜絕);柅格(阻攔;遏阻);柅車(停車)柅的釋意柅nǐ1.木名
2.塞于車輪下的制動之木
《易·姤》"系于金柅
"王弼注"柅者,制動之主
"孔穎達疏引馬融曰"柅者,在車之下,所以止輪,令不動者也
"一說為紡織之具
見孔穎達疏引王肅說
3.遏止;阻塞
4.絡絲的工具
5.纏繞絲縷
6.見"柅柅"
柅的康熙字典解釋柅【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集韻》女履切,尼上聲
《說文》木名也
實如梨
又止車木
《易·姤卦》繫于金柅
《註》金者剛強之物,柅者制動之主
又柅柅,茂盛貌
《左思·吳都賦》總莖柅柅
又《廣韻》絡絲柎也
又察也
《唐書·王彥威傳》捷柅姦冒
又《說文》女氏切,音旎
又《五音集韻》《類篇》《正韻》乃里切
音禰
又《集韻》乃倚切,音你
義同
又《正韻》尼質(zhì)切,音暱
止也
又《唐韻》《集韻》女夷切,音尼
木名
又《集韻》丑利切,音呬
篗柄也
柅的說文解字解釋柅【卷六】【木部】木也
實如棃
從木尼聲
女履切說文解字注(柅)篗柄也
竹部曰
篗、所以收絲者也
方言
篗、榬也
兗豫河濟之閒謂之榬
郭云
所以絡絲也
絡謂之格
郭云
所以轉(zhuǎn)篗絡車也
按注篗字葢衍
篗卽絡車也
所以轉(zhuǎn)絡車者、卽杘也
此與檷異物
從木
尸聲
女履切
十五部
(杘)杘或從木
尼聲
中山經(jīng)注曰
檷音絡柅之柅
易姤初六
繫于金柅
釋文曰
柅、說文作檷
按昔人謂檷柅同字
依許則柅者、今時篗車之柄
檷者、今時箍絲於上之架子以受篗者也
故曰絡絲柎
臣鉉等曰
上文云柅、木實如棃
此重出
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