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的信息
蒲的部首: 艸
蒲的拼音: pú
蒲的筆畫數(shù): 13
蒲的繁體字: 蒲
蒲的筆順: 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
蒲的解釋: 蒲的基本解釋香蒲,俗稱蒲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水邊或池沼內(nèi)
根狀莖橫生,花穗形狀像蠟燭
葉片供編織,根狀莖可提取淀粉
蒲的介紹〈名〉(形聲
從水丱,浦聲
本義:植物名
香蒲)同本義蒲,水草也
可以作席
——《說文》有蒲與荷
——《詩·陳風(fēng)·澤陂》共其葦蒲之事
——《周禮·澤虞》
注:“以為席
”男執(zhí)蒲璧
——《周禮·大宗伯》
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
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里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菖蒲
如:蒲節(jié)(端午節(jié));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即今人所稱“水楊”
也稱“蒲楊”、“蒲柳”不流束蒲
——《詩·王風(fēng)·揚之水》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
質(zhì)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zhì));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用草蓋的圓頂屋
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樗蒲
古代一種游戲,像后代的擲色子
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同今“葡萄”
如:蒲萄;蒲陶;蒲桃古邑名春秋衛(wèi)地,戰(zhàn)國屬魏
在今河南省長垣縣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姓
如:漢有蒲昌、蒲遵〈動〉伏地而行奉壺飲冰以蒲伏焉
——《左傳·昭公十三年》又如:蒲伏(匍匐
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蒲的釋意蒲〈名〉(形聲
從水乷,浦聲
本義植物名
香蒲)同本義蒲,水草也
可以作席
--《說文》有蒲與荷
--《詩·陳風(fēng)·澤陂》共其葦蒲之事
--《周禮·澤虞》
注以為席
”男執(zhí)蒲璧
--《周禮·大宗伯》
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
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里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菖蒲蒲pú蒲bó1.見"蒲姑"
蒲的康熙字典解釋蒲【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唐韻》薄胡切
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fēng)》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zhí)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
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xùn)》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jīng)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
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
蒲的說文解字解釋蒲【卷一】【艸部】水艸也
可以作席
從艸浦聲
薄胡切說文解字注(蒲)水艸也
或?作席
周禮
祭祀席有蒲筵
從艸
浦聲
此當云從艸水、甫聲
薄胡切
五部
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