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佛是由漢字"薌"(讀音:xiāng,部首:艸,筆畫數(shù):14)和漢字"佛"(讀音:fó,fú,bì,bó,部首:亻,筆畫數(shù):7)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薌佛可能表示:
- 薌(薌的基本解釋見“薌”)和佛(佛的基本解釋[fó]1.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爺)的組合意義
佛的信息
佛的部首: 亻
佛的拼音: fó,fú,bì,bó
佛的筆畫數(shù): 7
佛的繁體字: 佛
佛的筆順: ノ丨フ一フノ丨
佛的解釋: 佛的基本解釋[fó]1.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爺
~像
借花獻~
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
~寺
~老
~經(jīng)
~龕
~事(佛教徒誦經(jīng)、祈禱及供奉佛像等活動)
[fú]1.〔仿~〕見“仿”
2.古同“拂”,違背,違反
[bì]古同“弼”,輔弼
[bó]古同“勃”,興起
佛的介紹1.佛[fó]2.佛[fú]佛[fó]〈名〉梵文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梵文Buddha]
意譯為“覺者”、“知者”、“覺”
覺有三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據(jù)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后二項,菩薩缺最后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
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
——《后漢書·西域傳》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帶來的光明);佛會(佛菩薩眾圣會聚的地方);佛圖(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佛教攘斥佛老
——韓愈《進學解》又如:信佛;佛學(佛教的學問);佛義(佛教的經(jīng)義);佛典(佛教的典籍)佛像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爺們的佛堂、經(jīng)堂、齋堂
——《西游記》又如:銅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臺);佛殿;佛寶(各種佛像)比喻慈悲的人民舉手加額,呼余為佛
——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記》佛經(jīng)兩個姑子先念了佛偈
——《紅樓夢》又如:誦佛;念佛;佛偈(佛經(jīng)中的頌詞)另見fú;bó佛[fú]〈動〉通“拂”
違背佛,戾也
或作拂
——《集韻》彿、髴fú——見“仿佛”(fǎngfú)另見fó佛的釋意佛〈名〉梵文buddha音譯佛陀”的簡稱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后二項,菩薩缺最后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
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
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宣稱三世十方,到處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
--《后漢書·西域傳》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帶來的光明);佛會(佛菩薩眾圣會聚的地方);佛圖(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佛教佛fó⒈梵語"佛陀"的簡稱
"佛"是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得道者)的稱呼拜~
特用于尊稱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祖
⒉【佛教】〈古〉印度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的宗教
⒊見fú
佛(彿、髴)fú⒈【仿佛】見"fǎng仿"
⒉見fo
佛bó1.興起貌
佛bì1.見"佛脄"﹑"佛貍"
2.通"弼"
輔助
《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
"鄭玄箋"佛,輔也
"陸德明釋文"鄭音弼
"馬瑞辰通釋"古'弼'字其音均與'佛'近,故'弼'可借作'佛'也
"一說,佛訓為"大"
《詩.周頌.敬之》"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
"參閱清錢大昕《潛研堂集.答問》
佛的康熙字典解釋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古文〕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勿切,音咈
《說文》見不諟也
又仿佛亦作彷彿,髣髴
《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
《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
《漢書》作仿佛
又捩也
《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
《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zhuǎn)其首也
又逆也,戾也
《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
與拂同
又輝粲貌
《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又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
又佛桑,花名
又姓
明佛正
又佛佗
佛者,覺也
以覺悟羣生也
又《集韻》《正韻》蒲沒切,音浡
興起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與浡勃通
又《集韻》《韻會》《正韻》同弼
《詩·周頌》佛時仔肩
《毛傳》佛,大也
《鄭箋》佛,輔也
又葉方味切,音廢
《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shù)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zhòng)忤世
《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
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
夜有金人,破戸以出
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
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
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中土未之信
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
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
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jīng)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
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
蓋假借孔子之語也
《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
佛的說文解字解釋佛【卷八】【人部】見不審也
從人弗聲
敷勿切〖注〗、仏,古文
說文解字注(佛)仿佛也
依玉篇
與全書例合
按髟部有髴
解云
髴、若似也
卽佛之或字
從人
弗聲
?勿切
十五部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