藟幓
藟幓是由漢字"藟"(讀音:lěi,部首:艸,筆畫數(shù):18)和漢字"幓"(讀音:shān,qiāo,shēn,部首:巾,筆畫數(shù):14)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藟幓可能表示:
- 藟(藟的基本解釋1.藤:葛~)和幓(幓的基本解釋[shān]旌旗的飄帶)的組合意義
藟的信息
藟的部首: 艸
藟的拼音: lěi
藟的筆畫數(shù): 18
藟的繁體字: 藟
藟的筆順: 一丨丨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一
藟的解釋: 藟的基本解釋1.藤:葛~
2.纏繞
3.同“蕾”
藟的釋意藟lěi1.藤
2.通"累"
纏繞
3.通"蕾"
花蕾
藟的康熙字典解釋藟【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5畫《集韻》魯水切《正韻》魯猥切,音壘
《唐韻》葛藟,葉似艾
《詩·周南》葛藟纍之
《陸璣云》藟,一名巨苽,似燕薁,亦延蔓生
又《本草》蓬藟,一名陵藟,一名隂藟
又《博雅》藟,藤也
《本草》千歲藟
《唐書·方技傳》姜撫服常春藤,使白髮還鬒
常春藤者,千歲藟也
又山名
《山海經(jīng)》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又《集韻》倫追切,音罍
義同
或作虆
藟的說文解字解釋藟【卷一】【艸部】艸也
從艸畾聲
《詩》曰:“莫莫葛藟
”一曰秬鬯也
力軌切說文解字注(藟)艸也
詩七言葛藟
陸璣云
藟一名巨荒似燕薁
亦延蔓生
葉如艾
白色
其子赤
可食
酢而不美
幽州謂之椎藟
開寶本艸及圖經(jīng)皆謂卽千歲虆也
按凡藤者謂之藟
系之艸則有藟字
系之木則有蘽字
其實(shí)一也
戴先生詩補(bǔ)注說葛藟猶言葛藤
爾雅山櫐虎櫐、山海經(jīng)卑山多櫐皆是也
然鄭君周南箋云葛也、藟也
分爲(wèi)二物
與許合
葛與藟皆藤生
故詩多類舉之
左氏亦云
葛藟猶能庇其木根
藤古衹作縢
謂可用緘縢也
山海經(jīng)傳曰
櫐一名縢
從艸
畾聲
力軌切
十五部
詩曰
莫莫葛藟
大雅旱麓文
一曰秬鬯
此字義別說也
柜鬯之酒
?而後鬯
凡字從畾聲者、皆有?積之意
是以神名鬱壘
上林賦云
隱轔鬱
秬鬯得名藟者、義在乎是
其字從艸者、釀芳艸爲(wèi)之也
藟
幓的信息
幓的部首: 巾
幓的拼音: shān,qiāo,shēn
幓的筆畫數(shù): 14
幓的繁體字: 幓
幓的筆順: 丨フ丨フ丶フ丶フ丶ノ丶ノノノ
幓的解釋: 幓的基本解釋[shān]旌旗的飄帶
[qiāo]〔~頭〕古代男子束發(fā)的頭巾
[shēn]古同“襂”,羽毛車飾或衣裳下垂的樣子
幓的康熙字典解釋幓【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1畫《集韻》疏簪切,音森
與襂同
襂纚,衣裳毛羽垂貌
《揚(yáng)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雽幓纚
《註》師古曰:灕雽幓纚,車飾貌
又《集韻》師炎切,音纖
旌旗正幅曰幓
又師銜切,音衫
旌旗之?dāng)逡?br>《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爲(wèi)幓兮
《註》幓,所銜反,旒也
又《集韻》《類篇》所感切
同縿
義同
幓的說文解字解釋縿【卷十三】【糸部】旌旗之?dāng)逡?br>從糸參聲
所銜切說文解字注(縿)旌旗之游所屬也
各本失所屬二字
今補(bǔ)
?部曰
游、旌旗之流也
周禮巾車注云
正幅爲(wèi)縿
游則屬焉
正義曰
正幅爲(wèi)縿、爾雅文
又覲禮正義
爾雅說旌旗正幅爲(wèi)縿
唐後爾雅奪正幅爲(wèi)縿四字
郉疏不能攷補(bǔ)
縿是旌旗之體
游則屬焉
故孫炎注曰
爲(wèi)旒於縿
郭璞曰
縿、衆(zhòng)旒所箸
戴先生曰
游箸縿垂者也
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
爾雅曰
纁帛縿
鄭本之
曰九旗之帛皆用絳
上有弧以張縿之幅
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
下以人維之
周禮節(jié)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
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
毛詩
素絲紕之
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
游屬於縿而統(tǒng)於縿
然?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
則知縿下不云旌旗之游
理合析言、不得渾言矣
從糸
參聲
所銜切
古音在七部
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