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的信息
衣的部首: 衣
衣的拼音: yī,yì
衣的筆畫數(shù): 6
衣的繁體字: 衣
衣的筆順: 丶一ノフノ丶
衣的解釋: 衣的基本解釋[yī]1.衣服:上~
內(nèi)~
大~
豐~足食
2.包在物體外面的一層?xùn)|西:筍~
糖~
3.胞衣
4.姓
[yì]穿(衣服);拿衣服給人穿:~布衣
解衣~我
衣的介紹1.衣[yì]2.衣[yī]衣[yì]〈動〉穿衣許子必織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許子衣褐
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韓非子·五蠹》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帶
喻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衣帛(穿絲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遮蓋;包扎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易·系辭下》裂裳衣瘡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又如:衣被海內(nèi)(給全國都帶來好處);衣飾(掩飾);衣覆(覆蓋)依靠
后作“依”另見yī衣[yī]〈名〉(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面象領(lǐng)口,兩旁象袖筒,底下象兩襟左右相覆,為上衣形
“衣”是漢字的一個部首
從“衣”的字與衣服有關(guān)
本義:上衣)同本義衣,所以蔽體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
——《說文》一戎衣
——《書·武城》
傳:“服也
”薄澣我衣
——《詩·周南·葛覃》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詩·齊風·東方未明》綠衣黃裳
——《詩·邶風·綠衣》荀九家乾為衣
——《易·說卦》夜披衣坐
——唐·李朝威《柳毅傳》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褲(上衣與褲子)服裝的通稱
合上衣下裳而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詩·秦風·無衣》無衣無褐
——《詩·邶風·七月》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禮記》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帶(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體);衣巾寄學(xué)(以士子的身份就學(xué));衣襖(軍服);衣飯(借指謀生的職業(yè)、技能)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鎧甲);衣車(前后有遮蔽的車子);弓衣;劍衣;衣袍(古代指覆蓋在棺材外面的布罩)指胞衣
如:衣胞符藥(用胎盤做成的藥物);衣包(胞衣,胎盤和胎膜)涂層
如:糖衣;防護衣膜,薄軟柔韌的片、張或?qū)?br>如:花生衣另見yì衣的釋意衣(象形
甲骨文字形
上面象領(lǐng)口,兩旁象袖筒,底下象兩襟左右相覆,為上衣形
衣”是漢字的一個部首
從衣”的字與衣服有關(guān)
本義上衣)同本義衣,所以蔽體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
--《說文》一戎衣
--《書·武城》
傳服也
”薄澣我衣
--《詩·周南·葛覃》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詩·齊風·東方未明》綠衣黃裳
--《詩·邶風·綠衣》荀九家乾為衣
--《易·說卦》夜披衣坐
--唐·李朝威《柳毅傳》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褲(上衣與褲子)服裝衣yī⒈上衣
泛指衣服~裳
內(nèi)~
~冠楚楚
⒉包在物體外面的胞~
糖~炮彈
衣yì穿~輕裘
~羽絨服
衣的康熙字典解釋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0畫《唐韻》《集韻》《韻會》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
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
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
裳,閒色
《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
衣以飾外,德以飾內(nèi)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yǎng)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
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
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
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
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從向、身
衣的說文解字解釋衣【卷八】【衣部】依也
上曰衣,下曰裳
象覆二人之形
凡衣之屬皆從衣
於稀切說文解字注(衣)依也
曡韻爲訓(xùn)
依者、倚也
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
上曰衣
下曰常
常、下帬也
象覆二人之形
孫氏星衍曰
當作二?
?、古文肱也
玉裁謂
自人部至此部及下文老部、尸部字皆從人
衣篆非從人
則無由次此
故楚金疑義篇作?
云說文字體與小篆有異
今人小篆作?
乃是變體求工耳
下文表襲袤裔四古文皆從?
則知古文從二人也
今人作卒字亦從二人
何以云覆二人也
云覆二人則貴賤皆覆
上下有服而覆同也
於稀切
十五部
凡衣之屬皆從衣
衣的古漢語解釋衣yī①<名>上衣
古代上衣稱衣,下衣稱裳
《孫雀東南飛》:“何不作~裳,莫令事不舉
”②<名>衣服
《曹劌論戰(zhàn)》:“~食所安,弗敢專也
”【又】<名為動>為(給)…穿上
《資治通鑒·周紀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田單解其裘而~之
”③<動>穿(衣)
《<論語>十則》:“愿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廉頗藺相如列傳》:“乃使其從者~褐,懷其璧,從徑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
⒉指官紳、士大夫
⒊文明禮儀
衣
舟的信息
舟的部首: 舟
舟的拼音: zhōu
舟的筆畫數(shù): 6
舟的繁體字: 舟
舟的筆順: ノノフ丶一丶
舟的解釋: 舟的基本解釋1.船:輕~
小~
扁(piān)~
2.姓
舟的介紹〈名〉(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船形
兩邊象船幫,中間三條線代表船頭、船艙和船尾
先秦多用“舟”,漢以后用“船”漸多起來
本義:船)同本義舟,船也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象形
——《說文》自關(guān)而西謂之船,自關(guān)而東謂之舟
——《方言九》作舟以行水
——《考工記·總目》舟以行川谷
——《墨子·節(jié)用》
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為之,曰俞,后因集板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易·系辭下》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詩·邶風·二子乘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舟人大恐
(舟人,船夫)
——宋·蘇軾《石鐘山記》舟人指點
——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又如:舟人(掌舟的人
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處);舟牧(古時掌船的官);舟師(古時的水上軍隊,即今海軍;船夫);舟航(由舟相連而成的浮橋
也作“舟杭”);舟梁(連船為橋;船和橋)尊彝等器的托盤皆有舟
——《周禮·司尊彝》
司農(nóng)注:“尊下臺,若今之承盤
”酒器名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王舟
——《東坡詩》姓〈動〉用船過渡[ferrysb.through]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詩·邶風·谷風》商人舟米以來者相望
——李翱《故東川節(jié)度使盧公傳》舟的釋意舟(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船形
兩邊象船幫,中間三條線代表船頭、船艙和船尾
先秦多用舟”,漢以后用船”漸多起來
本義船)同本義舟,船也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象形
--《說文》自關(guān)而西謂之船,自關(guān)而東謂之舟
--《方言九》作舟以行水
--《考工記·總目》舟以行川谷
--《墨子·節(jié)用》
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為之,曰俞,后因集板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易·系辭下》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詩·邶風·二子乘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舟zhōu船小~
扁~
輕~已過萬重山
舟的康熙字典解釋舟【未集下】【舟部】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0畫《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
《說文》船也
《釋名》舟言周流也
《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
舟楫之利,以濟不通
《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爾雅·釋水》天子造舟
《註》比船爲橋
《又》諸侯維舟
《註》維連四船
《又》大夫方舟
《註》倂兩船
《又》士特舟
《註》單船
《揚子·方言》關(guān)西謂之船,關(guān)東謂之舟
今吳越皆謂之船
《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
《呂氏春秋》虞姁作舟
《山海經(jīng)》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
《物理論》化〈彳瓜〉作舟
《束皙·發(fā)蒙記》伯盆作舟
又《正韻》載也
又《韻會》帶也
《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
《傳》舟,帶也
又尊下臺,若今時承槃
《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shè)而陳之,爲禮神之器
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
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
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
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shè)以承彝也
形制詳博古圖
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子囊?guī)熡谔?,以伐?br>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
《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
《註》息舟,楚邑
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
《註》舟道,齊地
又覆舟,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xùn)》維出覆舟
又官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
《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
《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又與周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
《註》故書舟作周
鄭司農(nóng)云:周當爲舟
又《韻補》葉陟魚切,音朱
《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
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詩·大雅》何以舟之
《朱註》之遙反
與下刀葉
舟的說文解字解釋舟【卷八】【舟部】船也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
象形
凡舟之屬皆從舟
職流切說文解字注(舟)船也
邶風
方之舟之
傳曰
舟、船也
古人言舟
漢人言船
毛以今語釋古
故云舟卽今之船也
不傳於柏舟而傳於此者、以見方之爲泭而非船也
古者共、貨狄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以濟不通
郭注山海經(jīng)曰
世本云
共、貨狄作舟
易辭曰
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
致遠以利天下
葢取諸渙
共貨狄、黃帝堯舜閒人
貨狄疑卽化益
化益卽伯益也
考工記故書舟作周
象形
職流切
三部
凡舟之屬皆從舟
舟的古漢語解釋舟zhōu①<名>船
《勸學(xué)》:“假~楫者,非能水也
”【又】乘船;坐船
《石鐘山記》“余自齊安~行適臨汝
”②<動>環(huán)繞
《詩經(jīng)·公劉》:“何以~之,維玉及瑤
”【舟楫】⒈船和漿,泛指船只
⒉比喻輔佐大臣
【舟師】⒈水軍
⒉船家
舟的謎語1.船的一半還是船(打一漢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