讍鲊
讍鲊是由漢字"讍"(讀音:è,部首:言,筆畫數(shù):23)和漢字"鲊"(讀音:zhǎ,zhà,部首:魚,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讍鲊可能表示:
- 讍(讍的基本解釋古同“諤”)和鲊(鲊的基本解釋[zhǎ]1.一種用鹽和紅曲腌的魚:“江南人好作盤游飯,~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的組合意義
讍的信息
讍的部首: 言
讍的拼音: è
讍的筆畫數(shù): 23
讍的繁體字: 讍
讍的筆順: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丨フ一一
讍的解釋: 讍的基本解釋古同“諤”
鲊的信息
鲊的部首: 魚
鲊的拼音: zhǎ,zhà
鲊的筆畫數(shù): 13
鲊的繁體字: 鮓
鲊的筆順: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一丨一一
鲊的解釋: 鲊的基本解釋[zhǎ]1.一種用鹽和紅曲腌的魚:“江南人好作盤游飯,~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
2.用米粉、面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茄子~
扁豆~
[zhà]海蜇,水母的一種
鲊的介紹1.鲊[zhǎ]鲊[zhǎ]〈名〉鹽腌的魚
如:肥鲊(大而厚實(shí)的咸魚);鲊脯(鹽腌的魚干);鲊醬(鲊醢
魚醬);鲊羹(用腌魚做的湯)泛指鹽腌食品
如:鲊甕(鹽腌食品用的陶甕);鲊菜(鹽腌的魚肉蔬菜)鲊的康熙字典解釋鮓【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5畫《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側(cè)下切
與鮺同
藏魚也
《釋名》鮓,滓也
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
海魚名
或作蚱
《博物志》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從廣方員,名曰鮓魚
無頭目處所,內(nèi)無藏,衆(zhòng)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煑食之
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