跉熷
跉熷是由漢字"跉"(讀音:líng,部首:足,筆畫數(shù):12)和漢字"熷"(讀音:zèng,部首:火,筆畫數(shù):16)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跉熷可能表示:
- 跉(跉的基本解釋1.〔~?〕a.行走的樣子;b.腳細(xì)長;c.獨(dú)行)和熷(熷的基本解釋把魚放在竹筒里干烤)的組合意義
跉的信息
跉的部首: 足
跉的拼音: líng
跉的筆畫數(shù): 12
跉的繁體字: 跉
跉的筆順: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丶丶フ丶
跉的解釋: 跉的基本解釋1.〔~?〕a.行走的樣子;b.腳細(xì)長;c.獨(dú)行
2.徐行不正的樣子
跉的釋意跉líng1.偏邪
2.見"跉?"
3.見"跉?"
跉的康熙字典解釋跉【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廣韻》呂貞切,音伶
《玉篇》跉?,行貌
《類篇》偏行
又《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
與竛同
亦作彾
徐行不正貌
跉
熷的信息
熷的部首: 火
熷的拼音: zèng
熷的筆畫數(shù): 16
熷的繁體字: 熷
熷的筆順: 丶ノノ丶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熷的解釋: 熷的基本解釋把魚放在竹筒里干烤
熷的釋意熷zēng1.魚肉等食品置竹筒內(nèi)用火烤熟
熷的康熙字典解釋熷【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廣韻》作滕切《集韻》咨騰切,音增
《廣韻》蜀人取生肉於竹中炙
◎按說文集韻本作
玉篇本作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
義同
〇按集韻本亦作
熷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十】【火部】置魚筩中炙也
從火曾聲
作滕切說文解字注()置魚筩中炙也
筩、竹也
置魚筩中而乾炙之
事與烝相類
從火
曾聲
作滕切
六部
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