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欿
逋欿是由漢字"逋"(讀音:bū,部首:辶,筆畫數(shù):10)和漢字"欿"(讀音:kǎn,qiàn,部首:欠,筆畫數(shù):12)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逋欿可能表示:
- 逋(逋的基本解釋1.逃亡:~逃)和欿(欿的基本解釋[kǎn]1.不自滿:“如其自視~然,則過人遠矣)的組合意義
逋的信息
逋的部首: 辶
逋的拼音: bū
逋的筆畫數(shù): 10
逋的繁體字: 逋
逋的筆順: 一丨フ一一丨丶丶フ丶
逋的解釋: 逋的基本解釋1.逃亡:~逃
2.拖欠:~欠
逋的介紹〈動〉(形聲
從辵(chuò),甫聲
逋的原始意義是奴隸逃亡
本義:逃亡,逃跑)同本義逋,亡也
——《說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
——《書·牧誓》于伐殷逋播臣
——《書·大誥》為天下逋逃主
——《書·武臣》六年其逋
——《左傳·僖公十五年》狼失聲而逋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藪(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拖欠,欠稅逋租宿債勿復收
——沈約《宋書》又如:逋債(拖延付債);逋租(拖欠租稅)懈怠;拖延久逋王命
——房玄齡《晉書·蔡謨傳》又如:逋壅(拖延積壓);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名〉逃亡者可以懷遠,可以柔逋
——《晉書》逋的釋意逋(形聲
從辵),甫聲
逋的原始意義是奴隸逃亡
本義逃亡,逃跑)同本義逋,亡也
--《說文》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
--《書·牧誓》于伐殷逋播臣
--《書·大誥》為天下逋逃主
--《書·武臣》六年其逋
--《左傳·僖公十五年》狼失聲而逋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藪(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拖欠,欠稅逋租宿債勿復收
--沈約《宋書》又如逋債(拖延付債);逋租(拖欠租稅)懈怠;拖延逋bū①逃;逃亡~逃
②拖欠~債
逋的康熙字典解釋逋【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音哺
《說文》亡也
《書·大誥》于伐殷逋播臣
《註》逋亡播遷之臣也
《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
象曰:不克訟,歸逋也
《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爲政,董逋逃
《註》督逃有罪之人也
又《廣韻》懸也
《正韻》欠也
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
《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
《後漢·光武紀》爲舂陵侯家訟逋租
又《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逋的說文解字解釋逋【卷二】【辵部】亾也
從辵甫聲
,籒文逋從捕
博孤切說文解字注(逋)亡也
亡部曰
亡、逃也
訟九二曰
歸而逋
從辵
甫聲
博孤切
五部
()籒文逋
從捕
亦形聲
逋的古漢語解釋逋bū①<動>逃;逃亡
《中山狼傳》:“狼失聲而~
”②<動>離開
《后漢書·劉陶傳》:“使男不~畝,女不下機
”逋
欿的信息
欿的部首: 欠
欿的拼音: kǎn,qiàn
欿的筆畫數(shù): 12
欿的繁體字: 欿
欿的筆順: ノフノ丨一フ一一ノフノ丶
欿的解釋: 欿的基本解釋[kǎn]1.不自滿:“如其自視~然,則過人遠矣
”2.憂愁:“~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3.古同“坎”,坑
[qiàn]方言,心有所欲;想念
欿的介紹1.欿[kǎn]欿[kǎn]〈形〉(形聲
從欠,舀聲
本義:欲,求取)假借為“歉”
謙虛,不自滿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盡心上》又如:欿憾(自覺有缺失而感到遺憾);欿視(對自己不滿意,認為不足);欿欿(不自滿貌)憂愁的的樣子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楚辭·哀時命》又如:欿切(愁苦,痛切)〈名〉通“坎”
坑,地面低陷的地方至則欿用牲,加書,征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孟子·盡心上》欿的康熙字典解釋欿【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唐韻》《集韻》他含切,音貪
《說文》欲得也
《玉篇》貪惏曰欿
或作、
又《集韻》枯含切,音龕
又《廣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
義同
亦作
互見字註
又《玉篇》口感切《集韻》《韻會》《正韻》苦感切,音坎
欿然,不自滿足意
《孟子》如其自視欿然
又愁貌
《楚辭·哀時命》欿愁悴而委惰
又《博雅》欿,〈穴下臼〉坑也
同坎
《左傳·襄二十六年》欿用牲,加書徵之
《釋文》欿,苦感反
《說文長箋》貪欿音訓同
當卽一字
《正字通》貪欿義別,長箋說非
又
欿的說文解字解釋欿【卷八】【欠部】欲得也
從欠臽聲,讀若貪
他含切說文解字注(欿)欲得也
孟子
附之以韓魏之家
如其自視欿然
則過人遠矣
張鎰曰
欿音坎
內顧不足而有所欲也
玉裁按
孟子假欿爲坎
謂視盈若虛也
大玄
雷推欿?
卽坎窞也
今本大玄欿字譌不可識
從欠
臽聲
讀若貪
他含切
七部
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