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信息
通的部首: 辶
通的拼音: tōng,tòng
通的筆畫數: 10
通的繁體字: 通
通的筆順: フ丶丨フ一一丨丶フ丶
通的解釋: 通的基本解釋[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的
山洞快要打~了
這個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爐子
3.有路達到:四~八達
火車直~北京
4.連接;相來往:溝~
串~
私~
~商
互~有無
5.傳達;使知道:~知
~報
~個電話
6.了解;懂得:~曉
精~業(yè)務
粗~文墨
不~人情
他~三國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
萬事~
8.通順:文章寫得不~
9.普通;一般:~常
~病
~例
~稱
10.姓
[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鼓
挨了一~兒說
通的介紹1.通[tòng]2.通[tōng]通[tòng]〈量〉遍
用于演奏某些樂器的動作
如:打了三通鼓;嗩吶已經吹過兩通番
多用于貶義的言語行為
數詞多用“一”
如:胡說一通;亂講了一通另見tōng通[tōng]〈動〉(形聲
從辵(chuò),甬(yǒng)聲
本義:沒有堵塞,可以通過)同本義通,達也
——《說文》往來不窮謂之通
——《易·系辭》推而行之謂之通
坎為通
——《易·說卦》道遠難通
——《國語·晉語》
注:“至也
”血脈欲其通也
——《呂氏春秋·達郁》
注:“利也
”凝絕不通聲暫歇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外直
——宋·周敦頤《愛蓮說》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運);通塞(指境遇的順利與滯澀);通水(通水運;能行船的地域);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達的城市)通往指通豫南
——《列子·湯問》道不通
——《史記·陳涉世家》才通人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北通巫峽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又如:通天(通往天界
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喪家吊唁)傳遞;傳達主簿通語言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通其意
——漢·賈誼《過秦論》信耗莫通
——唐·李朝威《柳毅傳》又如:通狀(申遞各級官廳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辭(呈遞書面意見;傳達話語);通化(傳達教化);通書(通信);通問(互相致意問候;互通信息)溝通;接通阡陌交通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旁推交通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始能少通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通流入海
——清·張廷玉《明史》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謀劃);通腳(跑腿說合);通靈(與神靈相通);通房連閣;通源(源頭相通);通屬(連接);通同(串通,勾結)往來友好數通使相窺觀
——《漢書·李廣蘇建傳》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譜(同姓的人互認為同族);通正(和暢平正);通關(交往聯系);通歡(往來交好);通交(結交;交往)了解;精通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
——《后漢書·張衡傳》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不能通其意
——唐·韓愈《雜說》諸母皆通文
——清·林覺民《與妻書》又如:通玄(通曉深奧的道理);通方(通達道術);通心(內心通達);通明(洞曉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曉幽深的道理);通悟(洞達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領悟力)通報;說
如:通報(通知稟報);互通姓名;通志(表達意趣志向);通呈(通報呈遞)疏通;開通疏之欲其通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政通人和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又如:通路(開通道路);用瀉藥通便;通急(排解急難);通堙(開浚堵塞的水道);通溝(疏通溝渠);通瘀(疏通瘀滯)通行;通用
如:通關文牒(通行證);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語(普遍通行的語言);通義(通行不變的道理、法則);通禮(通行的禮儀)流通,互相交換商而通之
——《史記·貨殖列傳》通魚鹽
又如:通關節(jié)(暗中行賄、勾通官吏);通刺(通報名刺;交往)陳述
如:通款(向敵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誠(在神前表白誠意)通奸,過非婚性生活
如:與人有通調和以通八風
——呂氏春秋·慎行論》〈形〉整個,全部皆通習之
——唐·韓愈《師說》又如:通班馬步快(全體騎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國(全國,整個國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檢(全部檢查);通覽(遍觀)博識博覽古今者為通人
——《論衡·超奇》又如:通品(博學多識、才能出眾的人);通士(學識豐富而通達事理的讀書人);通雅(博識多才,品格雅正)總共
如:通共(總計);通計(總計);通紐(總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計;總共)共同
如:通財(共享財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質);通同(共同);通謀(共同合謀)透徹
如:通平(通暢平正);通妥(通順妥帖);通快(通暢快捷)〈名〉在某一方面,技術高超、有獨創(chuàng)性或聰明靈巧的人
如:通方(通曉為政之道);萬事通;日本通;中國通;美國通古州名西魏設
在今四川達縣五代周置,在今江蘇省南通縣金置
在今北京市通縣樂器名又立為四器,名之為通
通受聲廣九寸,宣聲長九尺,臨岳高一寸二分
——《隋書》古代土地面積單位
十井為通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
——《漢書》藥名
馬糞〈量〉遍;次
如:說了一通用于文書電報
如:一通電報〈副〉很;十分
如:通圓(十分圓滿);通黃(很黃)總是心邱聽著這些話,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語
——《花月痕》另見tòng通的釋意通〈動〉(形聲
從辵,甬聲
本義沒有堵塞,可以通過)同本義通,達也
--《說文》往來不窮謂之通
--《易·系辭》推而行之謂之通
坎為通
--《易·說卦》道遠難通
--《國語·晉語》
注至也
”血脈欲其通也
--《呂氏春秋·達郁》
注利也
”凝絕不通聲暫歇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通外直
--宋·周敦頤《愛蓮說》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運);通塞(指境遇的順利與滯澀);通水(通水運;能行船的地域);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tōng⒈可以穿過,沒有阻礙~行
~車
~航
⒉能夠達到四~八達
火車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爐子
~陰溝
⒋了解,懂得~曉
~情達理
精~專業(yè)技術
⒌順,順利~順
語法不~
⒍傳達~告
~知
~信
⒎交往,勾結~商
~敵
⒏普遍,共同的普~
~稱
⒐全部,整個~盤
~宵
⒑靈活變~
⒒⒓①全部貨物
②"流通貨幣"的簡稱,包括硬幣、紙幣、支票、期票等
⒔①使空氣流通
②互相交換情況相互~氣
及時~氣
⒕⒖⒗①穿過,走過~過大橋
②議案等經會議或組織同意這項提案已~過
③經過~過教育,培養(yǎng)人才
通tòng量詞①〈表〉一份兩~文件
②〈表〉一陣擂鼓三~
已講一~
通的康熙字典解釋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tǒng)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jié)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吠ú癄戩?br>《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衆(zhòng)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通的說文解字解釋通【卷二】【辵部】達也
從辵甬聲
他紅切〖注〗,古文通從彳
說文解字注(通)達也
通達雙聲
達古音同?
禹貢
達于河
今文尙書作通于河
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
通正相反
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從辵
甬聲
他紅切
九部
通的古漢語解釋通tōng①<動>通達;通過;通行
《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指~豫南,達于漢陰
”②<動>貫通;溝通
《譚嗣同》:“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銳意欲行大改革矣
”③<形>暢通;沒有阻隔
《論積貯疏》:“政治未必~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
”④<動>通報;轉達
《孔雀東南飛》:“遣丞為媒人,主簿~語言
”⑤<動>交往;來往;結交
《漢書·季布傳》:“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
”⑥<動>流通;交換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其有無
”⑦<動>交流;交談
《君子國》:“唐敖見言可~,因向一位老翁問其何以,好讓不爭之故
”⑧<動>通曉;精通
《張衡傳》:“遂~五經,貫六藝
”⑨<副>全部;普遍
《核舟記》:“~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師說》:“六藝經傳皆~習之
”⑩<量>遍
《孔雀東南飛》:“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
”【通籍】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處以備出入時查對
“通籍”指記名在門籍,可以進入宮門
后稱進士剛及第或剛做官叫“通籍”
【通家】⒈世交
⒉姻親;結為姻親
通的謎語1.會走路的兵馬俑不是人(打一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