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的信息
逸的部首: 辶
逸的拼音: yì
逸的筆畫數(shù): 11
逸的繁體字: 逸
逸的筆順: ノフ丨フ一ノフ丶丶フ丶
逸的解釋: 逸的基本解釋1.安樂;安閑:安~
以~待勞
一勞永~
2.逃跑:奔~
逃~
3.避世隱居:隱~
~民
4.散失;失傳:~文
~書
~事
~聞
5.超過一般:超~
~群
逸的介紹〈動〉(會意
從辵(chuò)兔
兔子善于奔逃
本義:逃跑)同本義逸,失也
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
——《說文》隨侯逸
——《左傳·桓公八年》
注:“逸,逃也
”馬逸不能止
——《國語·晉語五》
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
——《國語·鄭語》
注:“逸,亡也
”無教逸欲有邦
——《書·皋陶謨》見一赤兔,每搏輒逸
——《北史》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竄(逃竄);逸盜(在逃的盜匪);逸禽(逃逸之鳥);逸馬(奔逃的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飛(指漏網(wǎng)的鳥);逸逃(逃亡)奔跑馬逸不能止
——《左傳·成公二年》逸,奔也
——《玉篇》彘逸出于竇中,馬退而卻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疾逸道左
——唐·李朝威《柳毅傳》又如:逸踴(猶奔跑);逸塵(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逸騎(奔跑的馬);逸駿(善奔馳的馬);逸馳(猶奔馳);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超越亮少有逸群之才
——《三國志·諸葛亮傳》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眾的人);逸倫(超越同輩);逸德(馬有超群的稟性);逸藝(高超的技藝);逸儕(超過同輩);逸操(高潔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或藝術(shù)品);逸珠(稀世難求的珍珠
比喻人有超絕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調(diào))釋放;從約束、禁閉、奴役下釋放出來乃逸楚囚
——《左傳》又如:逸水(猶洪水)隱逸,退出社會而隱居起來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論語》又如:逸士(隱居山林的讀書人);逸妻(遁世隱士的妻子);逸跡(猶遁跡
指隱居);逸彥(遁世隱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隱居的老人);逸伏(猶隱伏)散失,亡失然則夏后、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時令論上》又如:逸詩;逸簡(散失的簡冊);逸編(散失的篇章);逸記(散失的記載);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形〉閑適;安樂民莫不逸
——《詩·小雅·十月之交》箋:“逸,逸豫也
”而又不自安恬逸
——《國語·吳語》
注:“逸,樂也
”為之者勞,居之者逸
——張衡《東京賦》國治身逸
——《呂氏春秋·察賢》
注:“逸,不勞也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
——《呂氏春秋·重己》身安逸樂
——《史記·貨殖列傳》能逸而能勞
——宋·蘇軾《教戰(zhàn)守》無窮逸致
——明·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好逸惡勞
——清·黃宗羲《原君》又如:逸豫(安樂);逸境(安樂閑適的境地)疾速良駿逸足
——《文選·傅奕·舞賦》
注:“逸,疾也
”朔陽逸駭于扶桑之津
——《文選·木華·海賦》
注;“言出疾也
”夫子奔逸絕塵
——《莊子·田子方》良駿逸足,蹌捍凌越
——《老殘游記》逸駭(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飛的鳥)放縱;荒淫夫婿樂逸
——唐·李朝威《柳毅傳》又如:逸黨(荒淫放蕩的一伙人);逸遨(放縱遨游);逸游(放縱游樂);逸志(縱欲放蕩之志);逸聲(淫聲)美麗
如:逸女(美女);逸麗(猶美麗);逸艷(猶美麗);逸辭(美麗的詞藻)逸的釋意逸(會意
從辵兔
兔子善于奔逃
本義逃跑)同本義逸,失也
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
--《說文》隨侯逸
--《左傳·桓公八年》
注逸,逃也
”馬逸不能止
--《國語·晉語五》
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
--《國語·鄭語》
注逸,亡也
”無教逸欲有邦
--《書·皋陶謨》見一赤兔,每搏輒逸
--《北史》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竄(逃竄);逸盜(在逃的盜匪);逸禽(逃逸之鳥);逸馬(奔逃的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飛(指漏網(wǎng)的鳥);逸逃(逃亡)奔跑馬逸不能止
--《左傳·逸、⒉⒊佚、⒉⒋軼yì⒈跑,逃亡奔~
逃~
⒉失,散失,失傳亡~
~書(已散失的古書)
~史
⒊安閑,休息安~
勞~結(jié)合
以~擊勞,取勝之道也
⒋超越超~
~群之才
⒌釋放~囚
逸的康熙字典解釋逸【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古文〕《廣韻》夷質(zhì)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zhì)切,音佚
《廣韻》失也,過也
《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
《註》過失也
又《廣韻》奔也,縱也
《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
《註》縱之也
又《正韻》隱也,遁也
《論語》舉逸民
又逸逸,往來次第也
《詩·小雅》舉醻逸逸
又《韻會》通作佚
《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與軼通
《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逸的說文解字解釋逸【卷十】【兔部】失也
從辵兔
兔謾訑善逃也
夷質(zhì)切說文解字注(逸)失也
此以曡韻爲訓
亡逸者、本義也
引伸之爲逸游、爲暇逸
從辵兔
會意
夷質(zhì)切
十二部
兔謾訑善逃也
說從辵兔之意
謾、訑皆欺也
謾音蠻
訑言部作詑
音大和切
兔善逃、故從兔辵
猶隹善飛、故奪從手持隹而失之
皆亡逸之意
逸的古漢語解釋逸yì①<動>馬脫僵奔跑
《柳毅傳》:“鳥起馬驚,疾~道左
”②<動>釋放
《左傳·成公十六年》:“乃~楚囚
”③<形>安閑;安逸
《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形>放蕩
《柳毅傳》:“而夫婿樂~,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
”⑤<形>超過一般的
《孫雀東南飛》:“云有第五郎,嬌~未有婚
”⑥<動>通“佚”
散失;亡夫
柳宗元《武功縣丞廳壁記》:“壁壞文~
”【逸才】才能在常人之上的人
【逸民】避世隱居的人
【逸群】超群
【逸興】豪邁的興致
【逸遊】縱情遊樂
逸
把的信息
把的部首: 扌
把的拼音: bǎ,bà
把的筆畫數(shù): 7
把的繁體字: 把
把的筆順: 一丨一フ丨一フ
把的解釋: 把的基本解釋[bǎ]1.用手握?。骸?br>兩手~著沖鋒槍
2.從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兒兩腿,讓他大小便:~尿
3.把持;把攬:要信任群眾,不要把一切工作都~著不放手
4.看守;把守:~大門
~住關(guān)口
5.緊靠:~墻角兒站著
~著胡同口兒有個小飯館
6.約束住使不裂開:用鐵葉子~住裂縫
7.給(gěi)8.車把:那輛車的~折(shé)了
9.把東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
秫秸~
10.姓
11.“把”的賓語都是確定的
b)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邊有附加成分或補語,或前邊有“一”等特種狀語
但在詩歌戲曲里可以不帶:扭轉(zhuǎn)身來~話講
c)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頭一般不帶賓語,但有時帶:~衣服撕了個口子
~這兩封信貼上郵票發(fā)出去
d)用“把”的句子,有時候后面不說出具體的動作,這種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責怪或不滿的場合:我~你個糊涂蟲啊!e)近代漢語里“把”曾經(jīng)有過“拿”的意思,現(xiàn)代方言里還有這種用法(“那個人不住地~眼睛看我”)
12.加在“百、千、萬”和“里、丈、頃、斤、個”等量詞后頭,表示數(shù)量近于這個單位數(shù)(前頭不能再加數(shù)詞):個~月
百~塊錢
斤~重
13.指拜把子的關(guān)系:~兄
~嫂
[bà]1.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壺~兒
撣子~兒
2.花、葉或果實的柄:花~兒
梨~兒
把的介紹1.把[bà]2.把[bǎ]把[bà]〈名〉柄
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左手承弣
——《禮記·曲禮上》
注:“弣把中
”釋文:“把,手執(zhí)處也
”戾翳旋把
——《文選·潘岳·射雉賦》又如:茶壺把兒;印把子植物上支持著一個或多個葉片、花朵或果實的部分無把之枝
——《淮南子·繆稱》又如:花把兒;梨把兒用于拉或操縱(如開、關(guān)、提起)的器件
如:書桌抽屜的木把另見bǎ把[bǎ]〈動〉(形聲
從手,巴聲
本義:握持;執(zhí))同本義把,握也
——《說文》其拱把而上者
——《莊子·人間世》拱把之桐梓
——《孟子》
注:“以一手把之也
”湯自把鋮以伐昆吾
——《史記·殷本紀》無把銚推耨之勞,而有積粟之實
——《戰(zhàn)國策·秦策四》把酒臨風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把其袖
——《戰(zhàn)國策·燕策》把酒話桑麻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又如:把杯(拿著杯子);把刀(掌刀,上灶燒菜);把卷(持卷);把玩(握在手中或置于手中賞玩);把腕(握住手腕)把守;看守
站崗放哨街亭有兵把守
——《三國演義》又如:把大門;把界軍(守邊軍隊)掌管;控制把腳不住,翻筋斗跌倒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又如:把穩(wěn)(把持穩(wěn)妥)給我一天殺一頭豬還賺不到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
——《儒林外史》又如:把與(送給)按,診
如:把脈〈名〉把東西扎在一起的小捆兒二月山城無菜把
——楊萬里《南雄邑外寄堂》又如:草把把手
如:自行車把;門把手把式
如:把勢(精于某一技藝的行家;武藝)〈形〉大約——用在數(shù)詞(如百、千、萬)和度量衡單位(如公里、公斤、個)的后面表示數(shù)量近于這個單位數(shù)起來又走了里把多路
——《儒林外史》又如:個把月;百把公斤;千把塊錢朋友結(jié)為異姓兄弟等關(guān)系的
如:把兄弟〈介〉用在直接賓語之前,賓語之后跟著及物動詞
如:把門關(guān)上;這一趟可把他累壞了表示處置
如:把頭一扭表示致使
如:把她羞哭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結(jié)果
如:你把我的心都哭亂了引進憑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當于“拿”、“用”生來不讀半行書,只把黃金買身貴
——唐·李賀《嘲少年》〈方〉∶用在動詞后,表示交與、付出,相當于“給”儂東西呢?送把啥人了?——《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引進對象,相當于“對”嚇怕了的,所以把二哥哥的事也疑惑起來
——《紅樓夢》表示經(jīng)過,用在處所詞前面,相當于“從”軍師言:“夏侯惇敗了必把你手內(nèi)過也
”——《三國志平話》在被動式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相當于“被”[-edby]誰想走到人市處,把梅香迷了
——元·楊景聲《劉行首》〈量〉用于有柄的器具
如:一把刀;一把椅子指一手抓起的數(shù)量
如:一把米;一把土一握或一小捆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
——《孟子·告子》又如:一把韭菜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
如:加把勁;出把力用于手的動作
如:拉他一把;幫她一把另見bà把的釋意把(形聲
從手,巴聲
本義握持;執(zhí))同本義把,握也
--《說文》其拱把而上者
--《莊子·人間世》拱把之桐梓
--《孟子》
注以一手把之也
”湯自把鋮以伐昆吾
--《史記·殷本紀》無把銚推耨之勞,而有積粟之實
--《戰(zhàn)國策·秦策四》把酒臨風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把其袖
--《戰(zhàn)國策·燕策》把酒話桑麻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又如把杯(拿著杯子);把刀(掌刀,上灶燒菜);把卷(持卷);把玩(握在手中或置于手中賞玩);把腕(握住手腕)把守;看守
站崗放哨街亭有兵把守
把bǎ①抓~住鋤頭
②從后面托起小孩兒的兩腿,讓其大小便~尿
③把持~持職權(quán)
④看守;把守~門
⑤約束住使緊合用鐵鋦子~住裂縫
⑦車把
⑧把東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
⑧量詞兩~椅子、~米
(介詞
與'將'相當~書拿走
⑩加在'百、千、萬'和'里、斤、個'等量詞后,表示數(shù)量近于該單位數(shù)(前面不能再加數(shù)詞)個~星期
⑾指拜把子的關(guān)系~兄弟
又見bà
【把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比喻可以被人用來進行要挾的過失或錯誤等不給人留~
【把持】①獨占位置、權(quán)利等,不讓別人參與(含貶義)~大權(quán),為非作歹
②抑制(感情等)
【把關(guān)】①守住關(guān)口
②比喻根據(jù)已定標準嚴格檢查,防止差錯質(zhì)量問題由你~
【把酒】端起酒杯~問青天
【把脈】見【切脈】
【把頭】舊時把持某一行業(yè)并從中剝削的人
【把戲】①雜技?!?br>,騙人的手法你的這套鬼~,我早就料到了
【把齋】見【封齋】
【把盞】端著酒杯(多用于斟酒敬客)
盞淺而小的杯子
【把字句】漢語句式之一
用介詞'把'構(gòu)成的句子
如'把這本書看完'
【把總】我國古代官名
明代京營兵分三大營,設(shè)千總、把總等領(lǐng)兵官
各地總兵之下,分設(shè)把總領(lǐng)兵,職次千總
清代綠營軍制,營以下為汛,設(shè)把總分領(lǐng),職亦次千總
此外,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有土把總一職
把bà①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壺~
②花、葉或果實的柄蘋果~
又見bǎ
把pá1.通"爬"
刨;挖
2.通"爬"
搔,抓
參見"把搔"
3.通"爬"
攀援
參見"把竿"
4.姓
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明有把安
見《正字通
手部》
把bā1.見"把掌"
2.盼望
3.靠;湊
4.見"把鼻"
把的康熙字典解釋把【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唐韻》博下切《集韻》《正韻》補下切《韻會》補瓦切,巴上聲
《說文》握也
《孟子》拱把之桐梓
《楚語》烝嘗不過把握
又《廣韻》持也
《增韻》執(zhí)也
《戰(zhàn)國策》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胷
《史記·殷本紀》湯自把鉞,以伐昆吾
《前漢·王溫舒?zhèn)鳌窊窨ぶ泻栏彝魻懽ρ溃园哑潢幹刈?,而縱使督盜賊
又《釋名》把,播也
所以播除物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蒲巴切,音杷
與爬通
《前漢·貢禹傳》農(nóng)夫捽草把土
《註》把,手掊之也
又《郊祀志》掊視得鼎
《註》掊,手把土也
又批把,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
詳批字註
又姓
《廣韻》本東樓公之後,避難改焉
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
又《正韻》必駕切,音霸
與弝通
《禮·曲禮》左手承弣
《疏》弣,弓把也
《釋文》把音霸
手執(zhí)處也
《正字通》把與杷別
韻會小補通作杷
引漢書譌本,合把杷爲一,非
把的說文解字解釋把【卷十二】【手部】握也
從手巴聲
搏下切說文解字注(把)握也
握者、搤持也
孟子注曰
拱、合?手也
把、以一手把之也
從手
巴聲
博下切
古音葢在五部
把的古漢語解釋把bǎ①<動>握,持,拿
《賣炭翁》:“手~文書口稱敕
”②<動>專權(quán),控制
《獄中雜記》:“以~持公倉,法應(yīng)立決
”③<動>把守
《失街亭》:“街亭有兵守~
”④<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先去街上買~解腕刀
”⑤<介>將;以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欲~西湖比西子
”⑥<動>給
《范進中舉》:“都~與你去丟在水里
”【把酒】手持酒杯
杜甫《重過何氏五首》:“斯游恐不遂,~意茫然
”【把袂】握人手臂,以示親熱
梁元帝《與蕭挹書》:“何時~,共披心腹
”【把盞】舉杯勸酒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