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稙
邴稙是由漢字"邴"(讀音:bǐng,部首:阝,筆畫數(shù):7)和漢字"稙"(讀音:zhī,部首:禾,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邴稙可能表示:
- 邴(邴的基本解釋姓)和稙(稙的基本解釋莊稼種得早些或熟得早些:~莊稼(種得早的莊稼))的組合意義
邴的信息
邴的部首: 阝
邴的拼音: bǐng
邴的筆畫數(shù): 7
邴的繁體字: 邴
邴的筆順: 一丨フノ丶フ丨
邴的解釋: 邴的基本解釋姓
邴的介紹〈名〉春秋鄭祀泰山之邑
故地在今山東省費縣東約三十七里處姓邴的釋意邴春秋鄭祀泰山之邑姓邴邴邴邴乎其似喜乎!--《莊子·大宗師》邴bǐng①古地名
春秋鄭邑
故地在今山東省費縣境
②見"邴邴"
③姓
春秋齊有邴夏
見《左傳.成公二年》
【邴邴】舒暢而喜悅的樣子
邴的康熙字典解釋邴【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
《說文》宋下邑,在泰山
又鄭地
《穀梁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邴
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又姓
《左傳·成二年》邴夏御齊侯
通作丙
《前漢·宣帝紀》邴吉,或作丙吉
又和適貌
《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
又《廣韻》《集韻》陂病切,音柄
《廣韻》邑名
又姓
《左傳·哀十一年》邴洩爲右
邴的說文解字解釋邴【卷六】【邑部】宋下邑
從邑丙聲
兵永切說文解字注(邴)宋下邑
下邑猶言小邑
左傳邴歜、邴意茲、邴泄、邴夏皆非宋人
公羊隱八年歸邴、入邴、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
十年取防
防者、宋地
疑當作邴
從邑
丙聲
兵永切
古音在十部
邴
稙的信息
稙的部首: 禾
稙的拼音: zhī
稙的筆畫數(shù): 13
稙的繁體字: 稙
稙的筆順: ノ一丨ノ丶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稙的解釋: 稙的基本解釋莊稼種得早些或熟得早些:~莊稼(種得早的莊稼)
~谷子(種得早的谷子)
白玉米~(熟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