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斟是由漢字"鍾"(讀音:zhōng,部首:釒,筆畫數(shù):17)和漢字"斟"(讀音:zhēn,部首:斗,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鍾斟可能表示:
- 鍾(鍾的基本解釋見“鐘”)和斟(斟的基本解釋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自飲)的組合意義
斟的信息
斟的部首: 斗
斟的拼音: zhēn
斟的筆畫數(shù): 13
斟的繁體字: 斟
斟的筆順: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フ丶丶一丨
斟的解釋: 斟的基本解釋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自飲
~了滿滿一杯酒
斟的介紹〈動(dòng)〉(形聲
從斗,甚聲
本義:用勺子舀取)同本義斟,勺也
——《說文》斟,酌也
——《廣雅》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
——《呂氏春秋》太行何艱哉,北斗不可斟
——唐·顧況《游子吟》其御羊斟不與
——《左傳·宣公二年》羊羹不斟,而宋國危
——《淮南子·鏐稱》用壺倒酒或茶水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唐·李白《悲歌行》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瀉(傾注);斟茶;給她斟一杯酒考慮,考慮好壞,比較長(zhǎng)短斟量功伐
——《顏氏家訓(xùn)·省事》又如:斟酌損益(仔細(xì)考慮,反復(fù)商討,以決定增減、興革);斟勺(考慮,吸取);斟裁(斟酌決定);斟量(酌量;估量)〈名〉湯汁,羹汁斟,汁也
——《方言三》廚人進(jìn)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
——《史記·張儀列傳》古國名
相傳為夏同姓諸侯之國斟的釋意斟(形聲
從斗,甚聲
本義用勺子舀取)同本義斟,勺也
--《說文》斟,酌也
--《廣雅》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
--《呂氏春秋》太行何艱哉,北斗不可斟
--唐·顧況《游子吟》其御羊斟不與
--《左傳·宣公二年》羊羹不斟,而宋國危
--《淮南子·鏱稱》用壺倒酒或茶水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唐·李白《悲歌行》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瀉(傾注);斟茶;給她斟一杯酒考慮,考慮好壞,比較長(zhǎng)短斟量功伐
--《顏氏家訓(xùn)·省事》又如斟酌損益(仔細(xì)考斟zhēn⒈倒上茶或酒等~茶
~酒
~碗水
⒉①斟酒
②仔細(xì)衡量考慮~酌利弊
斟的康熙字典解釋斟【卯集下】【斗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諸深切,音針
《說文》勺也
《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
《註》斟,勺也
又《周語》而後王斟酌也
《註》斟,取也
又《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
《註》斟愖,猶遲疑也
又《揚(yáng)子·方言》斟,益也
《註》言斟酌而益之
又《玉篇》計(jì)也
又國名
《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
《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斟的說文解字解釋斟【卷十四】【斗部】勺也
從斗甚聲
職深切說文解字注(斟)勺也
勺玉篇、廣韻作酌
按許以盛酒行觴爲(wèi)?
則水漿不曰酌
枓曰勺
用枓挹注亦曰勺
詩
泂酌彼行潦
挹彼注茲
則勺?古通也
勺之謂之斟
引申之盛於勺者亦謂之斟
方言
斟、汁也
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曰斟
左傳羊斟不與、趙世家張儀列傳廚人進(jìn)斟是也
又引申之
凡增益謂之斟
方言曰
斟、益也
南楚凡相益而又少謂之不斟
凡病少愈而加劇亦謂之不斟
或謂之何斟
言雖少損無所益也
勺之斟之、多少在已
故凡處分曰斟勺
今多用斟?
○左傳
華元?dú)⒀蚴呈?br>其御羊斟不與
此羊斟謂羊汁也
宋世家說此事云
華元?dú)⒀蛞允呈?br>其御羊羹不及
可以證左傳之解矣
傳當(dāng)本作其御羊羊斟不與
上羊其名也
故字叔牂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
其羊斟之謂乎
二斟字衍文
淮南子作羊羹
不斟謂不益也
呂覽察微篇羊斟爲(wèi)人名
亦是淺人增斟也
從斗
甚聲
職深切
七部
斟的古漢語解釋斟zhēn①<動(dòng)>舀
屈原《天問》:“彭鏗~雉帝何饗
”【引】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
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
”②<名>帶汁的肉
《史記·張儀傳》:“廚人進(jìn)~
”【斟愖】遲疑
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