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的信息
阿的部首: 阝
阿的拼音: ā,ē
阿的筆畫數(shù): 7
阿的繁體字: 阿
阿的筆順: フ丨一丨フ一丨
阿的解釋: 阿的基本解釋[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大
~寶
~唐
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婆
~爹
~哥
[ē]1.迎合;偏袒:~附
~諛
剛直不~
~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
3.彎曲的地方:山~
4.指山東東阿:~膠
5.姓
阿的介紹1.阿[à]2.阿[ē]3.阿[ǎ]阿[à]〈副〉〈方〉∶可,是否
用在問句中,加強(qiáng)語氣
如:阿曉得(可曉得)?阿去(可去)?阿[ē]〈名〉(形聲
從阜,可聲
本義:大的山陵,大的土山)同本義阿,大陵也
一曰曲阜也
——《說文》我陵我阿
——《詩·大雅·皇矣》有卷者阿
——《詩·大雅·卷阿》在彼中阿
——《詩·小雅·菁菁者莪》又如:阿丘(一邊偏高的土丘)泛指山流自眺夫衡阿兮
——張衡《思玄賦》
注:“山下也
”又如:阿阜(山峰,峰巒);崇阿(高大的山)山坡細(xì)繒,古代一種輕細(xì)的絲織品衣阿錫,曳齊紈
——《淮南子·修務(wù)》被阿錫,揄纻縞
——《史記·司馬相如傳》曳阿錫
——《漢書·禮樂志》
注:“細(xì)繒也
”又如:阿錫(細(xì)的絲布
阿指細(xì)繒,錫是細(xì)布)曲隅,角落四阿重屋
——《周禮·考工記》若有人兮山之阿
——《楚辭·山鬼》
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賦》
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
——《漢書·禮樂志》
注:“水之曲隅
”水邊丙午,天子飲于河水之阿
——《穆天子傳》近旁
如:阿門(旁門)地名
即今山東省東阿縣[Dong'ecounty]
如:阿縞(古代齊國東阿縣所產(chǎn)的細(xì)繒)〈動〉曲從;迎合弗諫而阿之
——《國語·周語》
注:“隨也
”阿鄭君之心
——《呂氏春秋·長見》行叩誠而不阿兮
——《楚辭·逢紛》
注:“曲也
”是察阿黨
——《禮記·月令》
注:“謂治獄吏以私恩,曲橈為也
”又如:阿奉(阿諛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樣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護(hù));阿黨(結(jié)黨偏私)〈方〉∶通“屙”
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銀(指生財有道);阿綿花屎(拖延,磨時間)另見ā;ǎ;à;a阿[ǎ]〈嘆〉用于表示各種感情(如驚訝)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魯迅《吶喊·故鄉(xiāng)》另見ā;à;a;ē;ě阿的釋意阿〈助〉(漢語名詞詞頭,盛行于魏晉以后)加在親屬稱呼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姊聞妹來
--《樂府詩集·木蘭詩》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阿爺(又作阿耶”
稱父親);阿翁(稱祖父;稱父親;婦女稱丈夫之父);阿嫂(對朋友之妻的稱呼);阿叔(對丈夫之弟的稱呼);阿家(又稱阿姑”
婦人稱丈夫的母親);阿爹(稱父親;也尊稱長者);阿父(稱父親;也稱伯伯、叔叔,或作伯叔自稱);阿伯(尊稱年長的男子)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稱呼,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關(guān)系阿女含淚答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阿咸(侄子
晉朝阮籍的侄兒阮咸有才,后來遂用來稱侄子);阿連(弟弟
南朝宋謝靈運的族弟惠連很有才,人們隨謝靈運稱之為阿連);阿杜(原指周盤龍的小妾杜氏,后為妾的別稱);阿嬌(漢武帝陳皇后的小名;泛指美麗的女子);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阿瞞(三國曹操的小字)阿?、敝~
用在稱呼前~姨
~哥
~張
⒉[阿昌族]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
阿ē①凹曲處山~
②迎合;偏袒~諛
又見ā
【阿彌陀佛】梵文的音譯
佛經(jīng)中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佛教寺廟中常與釋迦、藥師佛并供
佛教徒以之作為口頭念誦的佛號,表示虔誠信仰
又意譯作'無量壽佛'、'無量光佛'
【阿房宮】秦代著名宮殿
遺址在西安市西阿房村
始建于前212年,規(guī)模極為宏大,'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全部工程至秦亡時猶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時人用其前殿所在地名而稱之為阿房宮
秦亡后,被項羽焚毀
【阿其所好】無原則地迎合別人的愛好
【阿諛】為迎合別人,說好聽的話
阿ǎ1.嘆詞
表示驚訝
阿à1.方言
副詞
猶言可﹑是否
用在問句中,加強(qiáng)語氣
阿a1.語氣詞
用在句首或句中
無義
2.語氣詞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囑咐﹑乞請等語氣
3.語氣詞◇作"啊"
用在句中稍作停頓,讓人注意下面的話
阿的康熙字典解釋阿【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
《爾雅·釋地》大陵曰阿
《玉篇》水岸也,邸也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中阿,阿中也
又《大雅》有卷者阿
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
《釋名》阿,荷也
如人擔(dān)荷物,一邊偏高也
《詩·鄘風(fēng)》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又《玉篇》倚也
阿衡,商官名
《書·太甲》不惠于阿衡
《傳》阿,倚
衡,平
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又《倉公傳》故濟(jì)北王阿母
《註》服虔云:乳母也
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
《註》皆官名
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dāng)阿東面致命
《註》阿,棟也
今文阿爲(wèi)庪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
《註》四阿,若今四柱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
《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又《玉篇》比也,曲也
《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zhí)事
《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又《集韻》一曰慢應(yīng)
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
《註》濟(jì)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
《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
《註》東阿縣,繒帛所出
《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又宮名
《史記·秦始皇紀(jì)》先作前殿阿房
《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
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又太阿,劒名
《戰(zhàn)國策》龍淵太阿
又鬼名
《莊子·達(dá)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
《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淮南子·天文訓(xùn)》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又月御曰纖阿
《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wèi)御
又陽阿,古名俳,善歌者
《古詩》渡江采菱發(fā)陽阿
又姓
《官氏志》唐阿光進(jìn),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又《韻會小補(bǔ)》與呵通
《老子·道德經(jīng)》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又《集韻》倚可切,娿上聲
與猗同
柔貌
《詩·檜風(fēng)》猗儺其枝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猗,或作阿
又《韻會小補(bǔ)》音屋
《古詩》家中有阿誰
《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又》阿妹聞來
《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又《字彙補(bǔ)》阿葛切,音遏
《釋典》有阿難
阿的說文解字解釋阿【卷十四】【部】大陵也
一曰曲也
從可聲
烏何切說文解字注(阿)大陵曰阿
釋地、毛傳皆曰
大陵曰阿
從
可聲
烏何切
十七部
一曰阿、曲也
毛詩
菁菁者莪
在彼中阿
傳云
大陵曰阿
考槃在阿
傳曰
曲陵曰阿
各隨其宜解之也
大雅
有卷者阿
傳曰
卷、曲也
然則此阿謂曲也
引申之、凡曲處皆得偁阿
是以緜蠻傳曰
丘阿、丘之曲阿
室之當(dāng)棟處曰阿
考工記四阿
若今四注屋
左傳
槨有四阿
毛傳
偏高曰阿丘
許書言谷、口上阿也
皆是也
曲則易爲(wèi)美
故隰桑傳曰
阿然、美皃
凡以阿言私曲、言昵近者、皆引申叚借也
阿的古漢語解釋阿㈠ā詞頭,多用在親屬名稱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晉以后
《孔雀東南飛》:“~母謂~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梁武小名~練,子孫呼練為絹
”㈡ē①〈名〉山陵;大丘
王勃《滕王閣序》:“訪風(fēng)景于崇~
”②〈名〉山灣
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③〈名〉屋角翹起來檐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閣三重階
”④〈動〉曲從;迎合
《韓非子·有度》:“法不~貴,繩不撓曲
”(貴,地位高的人
)⑤〈動〉偏私;袒護(hù)
屈原《離騷》:“皇天無~私兮
”〖引〗親近
《后漢書·文苑傳下》:“茍失其道,則兄弟不~
”⑥通“婀”
柔軟而美麗的樣子
《詩經(jīng)·小雅·隰?!罚骸摆羯S小?,其葉有難
”(難,茂盛的樣子
)㈢hē通“呵”
斥責(zé)
《老子·二十章》:“唯之與~,相去幾何
”【阿諛】ēyú迎合別人的心意,說奉承話
《后漢書·楊震傳》:“其~取容者,則因公褒舉,以報私惠
”阿的謎語1.陣西何人去(打一漢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