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的信息
陟的部首: 阝
陟的拼音: zhì
陟的筆畫數(shù): 9
陟的繁體字: 陟
陟的筆順: フ丨丨一丨一丨ノノ
陟的解釋: 陟的基本解釋登高;上升:~彼高崗
陟的介紹〈動〉(會意
甲骨文字形
從阜,從步
左邊是山坡,右邊是兩只向上的腳,表示由低處向高處走
本義:由低處向高處走;升;登高)同本義,與“降”相對陟,登也
——《說文》陟,陞也
——《爾雅》陟降庭止
——《詩·周頌·閔予小子》汝陟帝位
——《虞書》省幽明以黜陟
——張衡《東京賦》陟彼崔嵬
——《詩·周南·卷耳》人陟降大艱
——柳宗元《井銘并序》又如:陟屺(登屺山
比喻思念母親
屺,無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
比喻思念父親
岵,草木繁茂的山)登程,上路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書·太甲下》又如:陟遐(遠(yuǎn)行);陟卓(遠(yuǎn)行);陟涉(跋涉)晉升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臧,善
否,惡
臧否,獎善懲惡
臧、否,這里都是動詞
)——諸葛亮《出師表》又如:陟罰(提拔與懲罰);陟黜(進(jìn)用與貶黜);陟勸(提升與獎勵);陟明(進(jìn)用賢明)升遐,升天惟新陟王,畢協(xié)賞罰
——《書·康王之誥》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時配享)陟的釋意陟(會意
甲骨文字形
從阜,從步
左邊是山坡,右邊是兩只向上的腳,表示由低處向高處走
本義由低處向高處走;升;登高)同本義,與降”相對陟,登也
--《說文》陟,陞也
--《爾雅》陟降庭止
--《詩·周頌·閔予小子》汝陟帝位
--《虞書》省幽明以黜陟
--張衡《東京賦》陟彼崔嵬
--《詩·周南·卷耳》人陟降大艱
--柳宗元《井銘并序》又如陟屺(登屺山
比喻思念母親
屺,無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
比喻思念父親
岵,草木繁茂的山)登程,上路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陟zhì⒈登,上~山
⒉提升
陟dé1.得,應(yīng)驗
陟的康熙字典解釋陟【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7畫〔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竹力切,音稙
《爾雅·釋詁》陟,陞也
《說文》登也
《書·舜典》汝陟帝位
又《太甲》若陟遐,必自邇
又《立政》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跡
《詩·周南》陟彼崔嵬
又《廣韻》進(jìn)也
《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又《玉篇》高也
《爾雅·釋山》山三襲陟
《疏》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
又人名
《書·君奭》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
又《集韻》的則切,音得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夢之灋,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
《註》陟之爲(wèi)言得也
讀如王德翟人之德
言夢之皆得也
《集韻》或作徏徝騭
陟的說文解字解釋陟【卷十四】【部】登也
從從步
,古文陟
竹力切說文解字注(陟)登也
釋詁曰
陟、陞也
毛傳曰
陟、也
陞者、之俗字
者、登之叚借
禮喪服注曰
今文禮皆登爲(wèi)
俗誤巳行久矣
據(jù)鄭說則古文禮皆作登也
許此作登不作者、許書說解不用叚借字也
漢人用同音字代本字
旣乃不知有本字
所謂本有其字、依聲託事者然也
從步
謂緣而步也
有層次可尋
是謂會意
竹力切
一部
()古文陟
陟的古漢語解釋陟zhì①<動>登;上
一般指登山或登高
《詩經(jīng)·周南·卷耳》:“~彼高岡,我馬玄黃
”②<動>提升;提拔
《出師表》:“~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