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悛
隱悛是由漢字"隱"(讀音:yǐn,yìn,部首:阝,筆畫數(shù):16)和漢字"悛"(讀音:quān,部首:忄,筆畫數(shù):1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隱悛可能表示:
- 隱(隱的基本解釋[yǐn]1.隱蔽;隱藏)和悛(悛的基本解釋悔改:怙惡不~(堅(jiān)持作惡,不肯悔改))的組合意義
隱的信息
隱的部首: 阝
隱的拼音: yǐn,yìn
隱的筆畫數(shù): 16
隱的繁體字: 隱
隱的筆順: フ丨ノ丶丶ノ一丨一フ一一丶フ丶丶
隱的解釋: 隱的基本解釋[yǐn]1.隱蔽;隱藏
2.掩蔽;掩護(hù)
3.隱諱;隱瞞
4.精深;微妙
5.燈或火熄滅
6.隱沒
7.隱居
8.指隱居的人
9.幽靜
10.窮
11.憂傷;疾苦
12.哀憐;同情
13.審核;審度
14.用同“穩(wěn)”
安穩(wěn),穩(wěn)定
15.威重貌
16.宏大
17.隱秘之事;私處
18.隱語,謎語
19.指用隱語暗示
20.短墻
21.琴上之飾
22.通“偃”
堵塞
23.通“偃”
仰臥
24.通“偃”
猶歇息
25.通“殷”
盛多
26.通“殷”
震動(dòng)
27.姓
[yìn]1.依據(jù);憑依
2.筑,擊
悛的信息
悛的部首: 忄
悛的拼音: quān
悛的筆畫數(shù): 10
悛的繁體字: 悛
悛的筆順: 丶丶丨フ丶ノ丶ノフ丶
悛的解釋: 悛的基本解釋悔改:怙惡不~(堅(jiān)持作惡,不肯悔改)
悛的介紹〈動(dòng)〉(形聲
本義:停止)同本義悛,止也
——《說文》長(zhǎng)惡不悛
——《左傳·隱公六年》康猶不悛
——《左傳·成公十三年》其有悛乎?——《國語》悔改;改變悛,更也
——《廣雅·釋詁三》亦無悛容
——《左傳·襄公七年》為是悛而止
——《左傳·昭公九年》過而不悛
——《韓非子·難四》又如:怙惡不悛;悛志(悔改之意);悛改(后悔而改過);悛心(悔改之心);悛革(悔改);悛悟(悔悟);悛悔(悔改;悔悟);悛容(悔改的表情);悛移(悔改);悛惕(悔悟戒懼)悛的釋意悛〈動(dòng)〉(形聲
本義停止)同本義悛,止也
--《說文》長(zhǎng)惡不悛
--《左傳·隱公六年》康猶不悛
--《左傳·成公十三年》其有悛乎?--《國語》悔改;改變悛,更也
--《廣雅·釋詁三》亦無悛容
--《左傳·襄公七年》為是悛而止
--《左傳·昭公九年》過而不悛
--《韓非子·難四》又如怙惡不悛;悛志(悔改之意);悛改(后悔而改過);悛心(悔改之心);悛革(悔改);悛悟(悔悟);悛悔(悔改;悔悟);悛容(悔改的表情);悛移(悔改);悛惕(悔悟戒懼)悛quān改,悔改怙惡不~(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悛的康熙字典解釋悛【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唐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音詮
《說文》止也
《廣韻》攺也
《周語》其有悛乎
又次也
《左傳·哀三年》外內(nèi)以悛
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七倫切,音逡
義同
又《集韻》須倫切,音荀
與恂同
《說文》信心也
悛的說文解字解釋悛【卷十】【心部】止也
從心夋聲
此緣切說文解字注(悛)止也
方言
悛、改也
自山而東或曰悛
或曰懌
從心、夋聲
此緣切
十三部
悛的古漢語解釋悛quān<動(dòng)>改;悔改
《韓非子·難四》:“過而不~,亡之本也
”成語有“怙惡不悛”
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