霦腤
霦腤是由漢字"霦"(讀音:bīn,部首:雨,筆畫數(shù):19)和漢字"腤"(讀音:ān,部首:月,筆畫數(shù):13)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霦腤可能表示:
- 霦(霦的基本解釋〔璘(lín)~〕玉的光彩)和腤(腤的基本解釋烹煮(魚、肉等))的組合意義
霦的信息
霦的部首: 雨
霦的拼音: bīn
霦的筆畫數(shù): 19
霦的繁體字: 霦
霦的筆順: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ノノノ
霦的解釋: 霦的基本解釋〔璘(lín)~〕玉的光彩
霦的康熙字典解釋霦【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1畫《廣韻》府巾切《韻會(huì)》悲巾切,音彬
《玉篇》玉光色
《廣韻》璘霦,玉光色也
霦
腤的信息
腤的部首: 月
腤的拼音: ān
腤的筆畫數(shù): 13
腤的繁體字: 腤
腤的筆順: ノフ一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腤的解釋: 腤的基本解釋烹煮(魚、肉等)
腤的介紹〈動(dòng)〉烹煮,古代用鹽、豉、蔥與肉類同煮的一種烹調(diào)法
如:腤雞;腤白肉;腤豬;腤魚腤的康熙字典解釋腤【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廣韻》《集韻》烏含切,音諳
《廣韻》煮魚肉也
《集韻》烹也
《齊民要術(shù)》有腤雞法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
腤腩,調(diào)飪也
《集韻》或作
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