鵽喁
鵽喁是由漢字"鵽"(讀音:duò,部首:鳥,筆畫數(shù):19)和漢字"喁"(讀音:yóng,yú,部首:口,筆畫數(shù):12)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鵽喁可能表示:
- 鵽(鵽的基本解釋〔~鳩(jiū)〕毛腿沙雞)和喁(喁的基本解釋[yóng]魚口向上,露出水面)的組合意義
鵽的信息
鵽的部首: 鳥
鵽的拼音: duò
鵽的筆畫數(shù): 19
鵽的繁體字: 鵽
鵽的筆順: フ丶フ丶フ丶フ丶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鵽的解釋: 鵽的基本解釋〔~鳩(jiū)〕毛腿沙雞
鵽的釋意鵽duò1.鵽鳩
2.指青鵽
傳說中的忘母之鳥
鵽的康熙字典解釋鵽【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8畫《廣韻》丁括切《集韻》都括切,音掇
鵽鳩,鳥名
《爾雅·釋鳥》鵽鳩雉
《郭註》鵽大如鴿,似雌雉,?腳,無後指,岐尾,爲(wèi)鳥憨急,羣飛,出北方沙漠地
《疏》又謂之泆泆,卽所謂雉泆泆也
《禽經(jīng)》奪曰鵽
《註》如鸇而小,取鳥雀如攘奪也
《異物考》蕃雀卽鵽也
《玉篇》鵽,一名冠雀
《本草》又名突厥雈
《張協(xié)·七命》晨鳧露鵠,霜鵽黃雀
又《廣韻》丁滑切《集韻》張滑切,音窡
又《廣韻》丁刮切《集韻》張刮切,音錣
又《集韻》徒活切,音奪
義同
鵽的說文解字解釋鵽【卷四】【鳥部】鵽鳩也
從鳥叕聲
丁刮切說文解字注(鵽)鵽鳩也
釋鳥鵽鳩
郭連下文宼雉爲(wèi)一物
釋鳥宼雉泆泆
郭云
卽鵽鳩也
據(jù)許不云宼雉也
則許讀不同郭也
郭云
鵽大如鴿
出北方沙漠地
俗名突厥雀
按南都賦
歸雁鳴鵽
黃稻鱻魚
以爲(wèi)勺藥
若莊子逸篇云
青鵽愛子忘親
此必別是一物也
從鳥
叕聲
丁刮切
十五部
鵽
喁的信息
喁的部首: 口
喁的拼音: yóng,yú
喁的筆畫數(shù): 12
喁的繁體字: 喁
喁的筆順: 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喁的解釋: 喁的基本解釋[yóng]魚口向上,露出水面
[yú]應(yīng)和的聲音
喁的介紹1.喁[yóng]2.喁[yú]喁[yóng]〈形〉(形聲
從口,禺(yù)聲
本義:魚口向上露出水面)同本義喁,魚口上見
——《說文》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
——《韓詩外傳》仰望期待的樣子
如:喁望(仰望;渴望)另見yú喁[yú]〈名〉應(yīng)和的聲音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
——《莊子》另見yóng喁的釋意喁(形聲
從口,禺聲
本義魚口向上露出水面)同本義喁,魚口上見
--《說文》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
--《韓詩外傳》仰望期待的樣子喁喁同喁”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喁yóng⒈魚嘴朝上,露出水面
⒉①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向慕
②小聲細(xì)語~~(yúyú)私語
喁的康熙字典解釋喁【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魚容切,音顒
《說文》魚口上見
《廣韻》噞喁
《韓詩外傳》水濁則魚喁
《庾肩吾詩》江潭作噞喁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
《註》喁,五恭反,口向上也
又《集韻》一曰聲也
又《集韻》《韻會(huì)》元俱切,音愚
《集韻》魚口出入
又《集韻》一曰聲也
《韻會(huì)》聲相和
《莊子·齊物論》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
《音義》喁,五恭反,徐又音愚
《史記·日者傳》公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又《集韻》語口切,音偶
義同
《莊子音義》又五斗反
又五矩切,音麌
噞喁,魚口聚貌
喁的說文解字解釋喁【卷二】【口部】魚口上見
從口禺聲
魚容切說文解字注(喁)魚口上見
師古、玄應(yīng)皆作衆(zhòng)口
按魚是也
淮南書
水濁則魚噞喁
劉逵注吳都賦曰
噞喁、魚在水中羣出動(dòng)口皃
喁本狀魚
引伸他用
如論語素王受命讖莫不喁喁延頸歸德、淮南書羣生莫不喁喁然仰其德、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是也
從口
禺聲
魚容切
葢古音在四部
喁的古漢語解釋喁yóng①<動(dòng)>魚口向上露出水面呼吸
司馬相如《長笛賦》:“鱏魚~于水裔
”②<名>相和聲
《莊子·齊物論》:“前者唱于,而隨者唱~
”【喁喁】⒈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
⒉隨聲附和的樣子
⒊形容低聲說話
⒋蟬鳴聲
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