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鸓是由漢字"麇"(讀音:jūn,qún,部首:鹿,筆畫數(shù):16)和漢字"鸓"(讀音:lěi,部首:鳥,筆畫數(shù):26)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gè)漢字的含義,麇鸓可能表示:
- 麇(麇的基本解釋[jūn]古書上指獐子)和鸓(鸓的基本解釋〔~鼠〕小飛鼠,形似鼯鼠,前后肢之間有寬大多毛的膜,尾長,能在大樹間滑翔,常在夜間活動(dòng))的組合意義
麇的信息
麇的部首: 鹿
麇的拼音: jūn,qún
麇的筆畫數(shù): 16
麇的繁體字: 麇
麇的筆順: 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一丨ノ丶
麇的解釋: 麇的基本解釋[jūn]古書上指獐子
[qún]成群:~集
~至
麇的介紹1.麇[jūn]2.麇[qún]麇[jūn]〈名〉獐子,哺乳動(dòng)物,形狀像鹿而較小,身體上面黃褐色,腹部白色,毛較粗,沒有角
如:麇驚(麇性怯弱易驚
比喻像麇一樣受到驚嚇);麇聚(像獐子那樣依類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竄(像獐子那樣驚慌逃竄)古地名春秋時(shí)麇國之地,在今湖北省鄖縣西楚子代麇
——《左傳》春秋時(shí)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陽東南楚王使由于城麇
——《左傳》另見qún麇[qún]〈動(dòng)〉成群求諸侯而麇至
——《左傳·昭公五年》
杜預(yù)注:“麇,群也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來);麇居(群居)另見jūn麇的釋意麇獐子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竄(像獐子那樣驚慌逃竄)古地名春秋時(shí)麇國之地,在今湖北省鄖縣西楚子代麇
--《左傳》春秋時(shí)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陽東南楚王使由于城麇
--《左傳》麇qun成群求諸侯而麇至
--《左傳·昭公五年》
杜預(yù)注麇,群也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來);麇jūn⒈〈古〉指獐子
⒉見qún
麇(麕)qún⒈成群~集
麇kǔn1.捆綁
麇的康熙字典解釋麇【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居筠切《集韻》《韻會(huì)》俱倫切《正韻》規(guī)倫切,音頵
《說文》麞也
似鹿
麞性驚,又善聚散,故又名麇,一物二名也
《左傳·哀十四年》逢澤有介麇焉
又國名
《左傳·文十年》厥貉之會(huì),麇子逃歸
又《文十一年》楚子伐麇,敗麇師於防渚
又地名
《左傳·定五年》吳師居麇
《註》麇,地名
又《集韻》拘云切《韻會(huì)》拘雲(yún)切,音君
義同
又《集韻》衢雲(yún)切《韻會(huì)》《正韻》渠云切,音羣
《左傳·昭五年》求諸侯而麇至
《註》麇,羣也
又《廣韻》丘粉切《集韻》去粉切《韻會(huì)》苦粉切《正韻》苦隕切,音
束縛也
《左傳·哀二年》羅無勇,麇之
麇的說文解字解釋麇【卷十】【鹿部】麞也
從鹿,囷省聲
麕,籒文不省
居筠切說文解字注(麇)麞也
釋獸曰
麕、牡麌
牝麜
其子麆
許書皆無其字
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
從鹿
囷省聲
葢小篆省囷爲(wèi)禾也
居筠切
古音在十三部
(麕)籒文不省
今詩如此作
麇
鸓的信息
鸓的部首: 鳥
鸓的拼音: lěi
鸓的筆畫數(shù): 26
鸓的繁體字: 鸓
鸓的筆順: 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鸓的解釋: 鸓的基本解釋〔~鼠〕小飛鼠,形似鼯鼠,前后肢之間有寬大多毛的膜,尾長,能在大樹間滑翔,常在夜間活動(dòng)
鸓的康熙字典解釋鸓【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畫:26畫,部外筆畫:15畫《唐韻》力軌切《集韻》魯水切,音壘
《說文》鸓,鼠形,飛走且乳之鳥也
一名鸓鼠,一名飛生,一名鼯?
《陶弘景曰》飛?狀如蝙蝠,大如鴟鵝,毛紫色,暗夜行
《李時(shí)珍曰》此物肉翅連尾,飛不能上,易至礧墜,故謂之鸓
又《山海經(jīng)》翠山,其鳥多鸓,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禦火
《司馬相如·上林賦》蜼蠼飛鸓
《註》飛鸓?首,以其髥飛
又《廣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音?
《廣雅》,飛鸓也
又《集韻》盧回切,音雷
義同
鸓的說文解字解釋?【卷四】【鳥部】鼠形
飛走且乳之鳥也
從鳥畾聲
,籒文?
力軌切說文解字注(?)鼠形、飛走且乳之鳥也
走字疑衍
釋鳥
鼯鼠、夷由
鼯或作?
由或作?
郭云
狀如小狐
似蝙蝠
肉翅
飛且乳
其飛善從高集下
劉淵林、陶隱居說略同
其物見本艸經(jīng)
上林、西京、南都、吳都諸賦亦名飛生
飛而生子故也
亦名飛鸓
亦名?鼠
其字惟史記作鸓
本艸經(jīng)作?
在獸部
賦家或作蠝
或作
以其似鳥、似獸、似蟲、似鼠也
諸家皆云
以肉翼飛
而張揖云
狀如兔而鼠首
以其?飛
此本北山經(jīng)
有獸狀如兔而鼠首
以其背飛
名曰飛鼠
惟張所據(jù)背作?耳
不若劉、郭說可信也
今雲(yún)南有之
從鳥
畾聲
說文無畾字
當(dāng)作靁省聲
力軌切
十五部
()籒文?
省聲也
古文靁
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