鼒窊
鼒窊是由漢字"鼒"(讀音:zī,部首:鼎,筆畫數(shù):15)和漢字"窊"(讀音:wā,部首:穴,筆畫數(shù):10)組成的漢字組合。
根據(jù)這兩個漢字的含義,鼒窊可能表示:
- 鼒(鼒的基本解釋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和窊(窊的基本解釋同“洼”(用于地名):南~子)的組合意義
鼒的信息
鼒的部首: 鼎
鼒的拼音: zī
鼒的筆畫數(shù): 15
鼒的繁體字: 鼒
鼒的筆順: 一丨ノ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鼒的解釋: 鼒的基本解釋上端收斂而口小的鼎
鼒的介紹〈名〉口小的鼎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鹽芼芳卉
——宋·沈約《需雅》鼒的釋意鼒zī上端收斂呈小口的鼎
鼒的康熙字典解釋鼒【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3畫《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茲
《說文》鼎之圜掩上者
《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
《郭註》鼎斂上而小口
《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
義同
鼒的說文解字解釋鼒【卷七】【鼎部】鼎之圜掩上者
從鼎才聲
《詩》曰:“鼐鼎及鼒
”鎡,俗鼒從金從茲
子之切說文解字注(鼒)鼎之圜掩上者
周頌
鼐鼎及鼒
釋器曰
圜弇上謂之鼒
手部曰
掩、斂也
小上曰掩
?部曰
弇、葢也
然則此依許作掩爲(wèi)正字
從鼎
才聲
子之切
一部
詩曰
鼐鼎及鼒
(鎡)俗鼒從金玆聲
茲各本作玆
今正
鼒
窊的信息
窊的部首: 穴
窊的拼音: wā
窊的筆畫數(shù): 10
窊的繁體字: 窊
窊的筆順: 丶丶フノ丶ノノフ丶丶
窊的解釋: 窊的基本解釋同“洼”(用于地名):南~子
赤泥~(都在山西)
窊的介紹〈形〉低凹;低下[low-lying]字又作“窳”窳,同窊
——《集韻》窊隆異等
——左思《吳都賦》又如:皺(皺癟;皮膚凹隱下去的樣子);窊凸(凹凸,低下和高起);窊下(低陷;低洼);窊坳(凹坑);窊坎(洼地);窊隆(低昂;凹凸);窊樽(指中間凹下狀如酒器的巖石)卷縮的樣子
如:窊亞(繚亂的樣子)喻衰落
如:窊黷(謂衰落黑暗)窊的釋意窊wā1.下凹;低陷
2.指下降;衰落
3.卷縮貌
窊的康熙字典解釋窊【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窪
《說文》汚衺下也
凹也
同窳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
《註》窊隆
高下貌
《又》窊圔
《註》窊圔,聲下貌
又《前漢·禮樂志》窅窊桂華
《註》不滿貌
又《晉書·禮樂志》菀窊蠶神
又官名
《遼史》遼有杓窊
又《集韻》烏化切
下地也
又《廣韻》烏?切
下處也
窊的說文解字解釋窊【卷七】【穴部】污衺,下也
從穴瓜聲
烏瓜切說文解字注(窊)污衺、逗
下也
史記
甌寠滿篝
污邪滿車
司馬彪曰
污邪、下地田也
按凡下皆得謂之窊
水部洿者、窊下也
吳都賦
窊隆異等
從穴
瓜聲
烏瓜切
五部
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