罃
罃 的部首: 罃
罃 的偏旁: 缶
罃 的拼音: yīng
罃 的筆畫數(shù): 16
罃 的繁體字: 罃
罃 的筆順: 丶ノノ丶丶ノノ丶丶フノ一一丨フ丨
罃 的解釋: 罃?shù)幕窘忉?.古代盛燈油的壺
2.古同“罌”
罃?shù)慕榻B〈名〉同“罌”[small-mouthedjar]罃,備長頸瓶也
——《說文》罃?shù)尼屢饫攜īng1.一種長頸汲瓶
2.引申為泛指各種瓶子
罃?shù)目滴踝值浣忉尷敗疚醇小俊倔静俊靠滴豕P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音罌
《說文》備火長頸瓶也
《五經(jīng)文字》與甖同
罃?shù)恼f文解字解釋罃【卷五】【缶部】備火,長頸缾也
從缶,熒省聲
烏莖切說文解字注(罃)備火長頸缾也
左傳襄九年
宋災(zāi)
具綆缶
備水器
杜曰
缶、汲器也
水器、盆?之屬也
是謂汲水貯水之分
師古注五行志則謂缶卽盎也
水器者、罃甕之屬
引許氏說文解字
罃、備火、今之長頸甁也
按各本無今之二字
備火長頸缾者、備火之汲罋
則長其頸以多盛水
且免傾覆也
其說左傳者、杜爲(wèi)長
從缶
熒省聲
烏莖切
十一部
按近人謂罌罃一字
依許則劃然二物二字也
罌大罃小
用各不同
方言、廣雅說雖不與許同
而罌罃亦畫爲(wèi)二
今本廣雅甔?之下奪一也字
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