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
兒 的部首: 兒
兒 的偏旁: 兒
兒 的拼音: ér
兒 的筆畫數(shù): 2
兒 的繁體字: 兒
兒 的筆順: ノフ
兒 的解釋: 兒的基本解釋1.雄性的:~馬
~狗
2.后綴(注音作r)
3.名詞后綴,主要有下面幾種作用
a)表示?。号鑳?、棍兒、窟窿兒、小車兒
b)表示詞性變化:吃兒、蓋兒、卷(juǎn)兒(動詞名詞化);亮兒、尖兒、零碎兒(形容詞名詞化)
c)表示具體事物抽象化:門兒、根兒、油水兒
d)區(qū)別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兒(海洛因),老家—老家兒(父母和家中其他長輩)
4.少數(shù)動詞的后綴:玩~
火~
參看〖兒化〗
“兒”兒的介紹〈名〉(象形
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
“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
本義:幼兒
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后來孩童都稱兒)同本義[child,pl.children]兒,孺子也
——《說文》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第九章老人兒啼
——《史記·循吏列傳》男曰兒,女曰嬰
——《蒼頡篇》見兩小兒辯斗
——《列子·湯問》又如:兒女子(孩童);兒劇(猶兒戲);兒話(孩子話);兒撬(拐棍兒);兒拜(孩童對大人所行的禮拜);兒啼(小孩哭);兒孩(孩童)兒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兒孫滿堂;小兒;兒女夫妻(結發(fā)夫妻,從小的夫妻);兒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間相愛的情感)長輩對幼輩的稱呼
亦用作輕蔑之稱
如:兒郎(將帥對士兵的稱呼)父母對兒子的稱呼兒,子也
——《廣雅·釋親》湯為兒守舍
——《漢書·張湯傳》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
——《漢書·項藉傳》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阿爺無大兒
——《樂府詩集·木蘭詩》又如:兒媳(即兒媳婦);兒子花(兒子的影子);兒曹(兒輩);兒息(子息)男青年
如:兒孩兒(男孩子);兒男(男孩,男子)年輕人;青年
如:健兒我子女對父母的自稱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送兒還故鄉(xiāng)
——《樂府詩集·木蘭詩》又如:兒家(古代年輕女子的自稱;你,稱女子)弟對兄的自稱[帝]乃以延宗為相國、并州刺史,總山西兵事
謂曰∶“并州阿兄取,兒今去也
”——《北史·齊安德王延宗傳》〈形〉雄性——多指牲畜
如:兒貓(公貓)自己的用于古代婦女稱自己丈夫宣和中士女觀燈者賜酒
有夫婦并游,不獲同進,其婦蒙賜,輒懷酒杯,謝詞曰:“歸來恐被兒夫怪,愿賜金杯作證盟
”上賜之
——《月令廣義》兒化
漢語后綴的“兒”不自成音節(jié),而和前面一個音節(jié)合在一起構成帶卷舌韻母r的音節(jié)多用作名詞后綴∶表示小
如:盆兒;棍兒;小貓兒;小車兒∶表示詞性變化
動詞名詞化,如:唱兒;逗笑兒
形容詞名詞化,如:亮兒;零碎兒∶表示具體事物抽象化
如:口兒;門兒;根兒∶表示詞義變化
如:白面兒(海洛因);老家兒(對人稱自己或別人的父母)動詞的后綴
如:玩兒;火兒形容詞后綴
如邵雍《首尾吟》:“天聽雖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沒多兒
”兒的釋意兒(象形
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
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兒”的字大都與人”有關
本義幼兒
古時男稱兒,女稱嬰,后來孩童都稱兒)同本義兒,孺子也
--《說文》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第九章老人兒啼
--《史記·循吏列傳》男曰兒,女曰嬰
--《蒼頡篇》見兩小兒辯斗
--《列子·湯問》又如兒女子(孩童);兒劇(猶兒戲);兒話(孩子話);兒撬(拐棍兒);兒拜(孩童對大人所行的禮拜);兒啼(小孩哭);兒孩(孩童)兒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兒ér①小孩子嬰~
②年輕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兒子~女
④詞尾,同前一字連成一個卷舌音小孩~
【兒歌】兒童文學的一種
一般與童謠合稱為兒童歌謠
兒歌是指反映兒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詩歌
形式短小活潑,用辭簡明,節(jié)奏明快,韻律響亮,適合兒童接受和傳唱
童謠則指流傳于兒童中間的歌謠
【兒化】〈語〉漢語普通話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種語音現(xiàn)象,即后綴'兒'字不自成音節(jié),而和前頭的音節(jié)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jié)的韻母成為卷舌韻母
又叫兒化韻
【兒化韻】見【兒化】
【兒童節(jié)】見【六一兒童節(jié)】
【兒童文學】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包括童話、詩歌、小說、故事、戲劇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適應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的智力和愛好
【兒童心理學】心理學分支之一
研究兒童心理發(fā)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及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
【兒戲】像小孩子那么鬧著玩
比喻對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負責、不認真視同~
兒rén1.見《說文.兒部》
兒ní1."齯"的古字
參見"齯齒"
2.姓『有兒寬
見《漢書》本傳
兒的康熙字典解釋兒【子集下】【兒部】康熙筆畫:2畫,部外筆畫:0畫《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
《說文》人也
《玉篇》仁人也
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
《戴侗·六書故》人兒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
合於左者,若伯若仲
合於下者,若兒若見
《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兒象行人
又《集韻》居拜切,音戒
仁人也
(兒)〔古文〕《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爾平聲
《說文》孺子也
象形
小兒頭囟未合
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又《韻會》兒,倪也
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又《倉頡篇》兒,嬬也
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又《韻會》姓也
漢有兒寬
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
姓也
《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
《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
《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又《韻會》弱小也
通作倪
《孟子》反其旄倪
(兒)兒的說文解字解釋兒【卷八】【兒部】(兒ér)孺子也
從兒,象小兒頭囟未合
汝移切說文解字注(兒)古文奇字也
此冡人部而言
?者、天地之性冣貴者也
此籒文象臂脛之形
其作?者、則古文奇字之?也
如?下曰
天大地大人亦大
故?象人形
古文?也
?下曰
籒文?
則例正同
?與?之義已鳥見於?與?之下
故皆不必?言其義
今俗本古文奇字之上添仁人也三字
是爲蛇足
同字而必異部者、異其從之之字也
象形
孔子曰
兒在下
故詰詘
兒在各本作在人
今依玉篇
詘各本作屈
誤
今正
舉孔子說證象形也
籒文兼象臂脛
古文奇字則惟象股腳
詰詘猶今云屈曲也
如鄰切
十二部
凡兒之屬皆從兒
兒的古漢語解釋兒ér①<名>兒童;小孩子
《兩小兒辯日》:“也子東游,見兩小~辯斗
”《促織》:“民日貼婦賣~,便無休止
”②<名>青年男子
《促織》:“市中游俠~得佳者籠養(yǎng)之
”③<名>兒子
《木蘭詩》:“阿爺無大~,木蘭無長兄
”《左忠毅公逸事》:“吾諸~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④<名>兒子或女兒對父母的自稱
《孔雀東南飛》:“~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又;“蘭之慚阿母:‘~實無罪過’”⑤<名>詞綴
《朝天子·詠喇叭》:“喇叭,鎖吶,曲~小腔兒大
”兒的謎語1.充足(打一漢字)2.11不是二(打一漢字)3.元旦三日游(打一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