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
銜 的部首: 銜
銜 的偏旁: 彳
銜 的拼音: xián
銜 的筆畫數(shù): 11
銜 的繁體字: 銜
銜 的筆順: ノノ丨ノ一一一フ一一丨
銜 的解釋: 銜的基本解釋1.馬嚼子
2.用嘴含:燕子~泥
3.懷在心里:~恨
4.接受:~命
5.職務和級別的名號:職~
軍~
大使~
銜的釋意銜口含蟾蜍銜之
--《后漢書·張衡傳》又如燕子銜泥;銜環(huán)相報(銜環(huán));銜刀(口中叼刀);銜土(口含泥土);銜口墊背(古代一種殮葬習俗給死人口含珠、玉或米
死尸褥下放錢)懷藏銜之次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銜恩(感恩);銜悔(懷有悔恨之心);銜匿(深藏在心里);銜恤(心懷憂傷);銜哀(心懷哀痛)奉接,接受賈昌銜保家活命之恩,無從報效
--《醒世恒言》又如銜命(奉行命令)把兩物互相接起來或縛住且把糧車首尾銜,權做寨柵
--《水滸全傳》包含,銜xián⒈馬嚼子勒緊~
⒉用嘴含,包含,含有結草~環(huán)
~花
~遠山
⒊藏在心中,懷恨~悲
~恨
⒋奉,接受~命
⒌相接~接
⒍職位,職稱職~
頭~
官~
軍~
大使~
銜的康熙字典解釋銜【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6畫《廣韻》戸監(jiān)切《集韻》《韻會》乎監(jiān)切,音咸
《說文》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徐曰》馬銜所以制之行也
會意
《戰(zhàn)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
《前漢·張敞傳》利其銜策
又《正字通》凡口含物曰銜
《詩·豳風·勿士行枚箋》初無行銜枚之事
《東京夢華錄》車駕登宣德樓,下赦,旋立雞竿,竿尖大木盤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盧照隣詩》龍銜寶蓋迎朝日
又《正字通》奉君命而行曰銜命
又官吏階位曰銜
《語林》近代選曹補授,先具舊官於前,次書擬官於後,新舊相銜也
《白居易·贈張籍詩》獨有詠詩張大祝,十年不攺舊官銜
《陸遊詩》頭銜字字敵冰淸
又感也
《管子·法法篇》法立而民樂之,令出而民銜之
《林景熙詩》心銜造化仁
又憾也
《前漢·外戚傳》栗姬怒不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
《唐書·薛藝傳》藝頻爲李景所辱,深銜之
又人參,一名人銜
《本草》其成有階級,故名
《蘇軾詩》舊聞人銜芝,生此羊腸嶺
又馬銜,海神也
《木華·海賦》海童邀路,馬銜當蹊
《註》海童,馬銜,皆神名
馬銜,馬首,一角,龍形
銜的說文解字解釋銜【卷十四】【金部】馬勒口中
從金從行
銜,行馬者也
戶監(jiān)切說文解字注(銜)馬勒口中也
也當作者
革部曰
勒、馬頭落銜也
落謂絡其頭
銜謂關其口
統(tǒng)謂之勒也
其在口中者謂之銜
落以爲之
、生革也
銜以鐵爲之
故其字從金
引申爲凡口含之用
從金行
會意
戶監(jiān)切
葢金亦聲
在七部
銜者、所?行馬者也
所以字今補
凡馬提控其銜以制其行止
此釋從行之意
銜的古漢語解釋銜xián①<名>馬嚼子
《戰(zhàn)國策·秦策》:“伏軾樽~,橫歷天下
”②<動>含;嘴含
《張衡傳》:“外有八龍,首~銅丸
”③<動>包含;含有
《岳陽樓記》:“~遠山,吞長江
”④<動>心懷;隱藏在心里
《祭十二郎文》:“聞汝喪之七日,乃能~哀致誠
”⑤<動>懷恨;對人心懷不滿
《劉東堂言》:“有指摘其詩文一字者,~之次骨,或至相毆
”⑥<動>奉;接受
《禮記·檀弓》:“~君命而使
”⑦<名>頭銜;官階
白居易《重和元少尹》:“南宮起請無消息,朝散何時得入~
”【銜杯】喝酒
【銜恤】含憂,也指父母死后守喪
銜的謎語1.鐵西分行(打一字)2.存錢到中行(打一漢字)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