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
迪 的部首: 迪
迪 的偏旁: 辶
迪 的拼音: dí
迪 的筆畫數(shù): 8
迪 的繁體字: 迪
迪 的筆順: 丨フ一丨一丶フ丶
迪 的解釋: 迪的基本解釋1.開導(dǎo);引導(dǎo):啟~
2.姓
迪的介紹〈動〉開導(dǎo)迪,道也
——《說文》
按,謂導(dǎo)也
弗求弗迪
——《詩·大雅·桑柔》啟迪后人
——《書·太甲上》遵循為國不迪其法
——揚雄《法言》行,出走商其淪喪,我無所為人臣仆,詔王子出迪
——《書·微子》〈名〉(形聲
從辵,由聲
本義:道;道理)同本義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楚辭》迪的釋意迪開導(dǎo)迪,道也
--《說文》
按,謂導(dǎo)也
弗求弗迪
--《詩·大雅·桑柔》啟迪后人
--《書·太甲上》遵循為國不迪其法
--揚雄《法言》行,出走商其淪喪,我無所為人臣仆,詔王子出迪
--《書·微子》迪(形聲
從辵,由聲
本義道;道理)同本義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楚辭》迪dí開導(dǎo);引導(dǎo)啟~
【迪斯科】〈外〉放送流行樂曲供人跳舞的夜總會◇來專指一種節(jié)奏強烈的樂曲以及和著這種樂曲跳的舞蹈
【迪亞士】(約1450-1500)葡萄牙航海者
1486-1487年曾率領(lǐng)探險隊繞過非洲南端,到達(dá)莫塞爾灣,于返航途中發(fā)現(xiàn)了好望角
迪的康熙字典解釋迪【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進也,蹈也
《書·臯陶謨》允迪厥德
《註》言信蹈其德也
又《說文》道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
《註》言順道則吉也
又《增韻》啓迪,開導(dǎo)也
《書·太甲》啓迪後人
《註》謂開導(dǎo)子孫也
又《康誥》矧今民罔迪不適
《註》謂民無導(dǎo)之而不從者
又至也
《前漢·班固敘傳》漢迪于秦,有革有因
又由迪,相正也
《揚子·方言》東齊靑、徐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葉徒沃切,音獨
《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葉下復(fù)毒
《陸雲(yún)·餞王太尉詩》惟帝思庸,大典光迪
思媚三靈,誕降天篤
又葉毒藥切,音鐸
《陸禨·贈馮文羆詩》奕奕馮生,哲問允迪
天保定爾,靡德不鑠
迪的說文解字解釋迪【卷二】【辵部】道也
從辵由聲
徒歴切說文解字注(迪)道也
見釋詁
按道兼道路、引導(dǎo)二訓(xùn)
方言
由迪正也
迪道曡韻
從辵
由聲
徒歷切
古音在三部
迪的古漢語解釋迪dí①<名>道路
屈原《九章·懷沙》:“易初本~兮,君子所鄙
”(易初本迪:改變最初的道路
)【又】道理
《尚書·大禹謨》:“惠~吉,從逆兇
”②<動>開導(dǎo);引導(dǎo)
《尚書·太甲上》:“啟~后人
”③遵循
揚雄《法言·先知》:“為國不~其法
”④進用;引進
《荀子·儒效》:“弗求弗~
”⑤<語氣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無義
《尚書·立政》:“古之人~惟有夏
”【迪哲】行為明智
迪